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3669|回复: 0

【视频拓展+题卡】SF每日F言F语《定與慧》(2021年5月1日)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435

帖子

5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965
发表于 2021-7-29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12-17 11:35 编辑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1日)


《定與慧》


修行人都要根据“戒定慧”三学这个基础来修。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戒学;
禅定是定学;
般若是慧学。
因为戒定慧可以戒贪,增福德智慧,去除贪心,不断提升境界。


学佛人有一个通病,就是急于求成,但没有践行,结果造成修心和修行的脱节,因为你在行为上还是我行我素,所以修心必须触到心灵。


佛法的真实含义就是让我们要学会践行,就是脚踏实地地去行佛,所以从内心落实到实践是最重要的。


不生不死不涅槃,
修心止孽把业搬。
六度四摄修成佛,
不舍众生结硕果。

守戒可以启发自己的定力,定力可以引发自己的般若。


修心修行犹如读书,必须一年级一年级地读,无法小学念完就直接进大学。


每一次念经、许愿、放生,都要用智慧去理解它,经常想到“我这是做功德而不是积福德”。长此以往,你才能去除烦恼,见到空性。


在学佛中,人会有短暂的开悟,但这些悟性只是给你带来了短时间的法乐。过一段时间,你又被每天如海浪潮般涌来的烦恼淹没。所以使你无法接近佛菩萨的真正智慧和深层般若。


止恶行善行善法,
清净身心修本性。
制止心魔离恶道,
点亮心灯觉悟高。


所以只有定力才能在修心中让自己的智慧常存,让自己的“贪瞋痴”念消失。


常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让它烦恼,不让自己愚痴,因为我们无法认知烦恼的根源。
因为每个人的根基和前世的业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所得到的果报也不一样,智慧也不一样。


就像现在人,碰到事情,有的人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却想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人以为跟他的经验和阅历有关,其实是跟他的智慧和前世根基有关。


只有知道定与慧是“一体不二”。因为心定来自于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定得下来,所以才会有禅定。“禅定”和“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看到任何一个学佛人有一点傲慢,他一定是与无知为伴。因为无知和傲慢也是一体的。就像人间讲的,疏忽和粗心是一体的一样。


我们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要从智慧和禅定下功夫,这样你才能度化更多众生。


禅定智慧是一体,
观照智慧得禅定。
贡高我慢不可行,
修心不慎阻前进。


拓展学习搞要


1️⃣慢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轻易地叫别人付出,功德会随之而消失


3️⃣用定力和智慧克制放逸和散漫;用止观来消除烦恼心


4️⃣一个学佛人要有定力、要有慧力,方证涅槃;不住涅槃



拓 展 音 频 合 集



1、慢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
白.话.佛.法.开示 第5集 《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师父开示一个人的道德在于: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善于看到自己的缺点;要懂得别人的优点,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好好地,谦虚地,你才能进步。所以不要文人相轻,不要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学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不要觉得自己有贡高我慢的资本。慢慢地学会改变,慢慢地学会恭敬、赞叹,对别人动不动就要“你做得真好!你功德无量!”赞叹别人。你一赞叹别人,我慢心就没了。你不骄傲,别人都喜欢你。有几个人喜欢骄傲的人?你一骄傲,别人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


你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家里怎么好、怎么有钱,让别人觉得你很有钱,旁边的人脸红了,这本身就是不够慈悲。慈悲的人不要让别人过不去,慈悲的人不要让别人脸红,慈悲的人要懂得别人的感受。你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就不是慈悲。你把别人弄得难受了,就像一个女孩子自己各方面很好,要照顾到别人的感觉,别人一看到你什么都比他好,那么别人就会脸红,觉得难为情。一个男孩子也是这样,你是一个大老板,有什么必要非要在别人面前显示出自己是个大老板?要谦虚啊。打工的人养活了你——你这么想的话,就会谦虚了。


我慢心一定要真正去除,不能让它滋养,天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骄傲的人、我慢心重的人自尊心特别强,因为他的确是有一点成绩,所以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觉得别人应该尊重他,而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轻视。那别人不认识你怎么办?所以很多有名的人总觉得别人都认识他。师父到外面去,我觉得别人不认识我是正常的,认识我是偶然的,我有这种心,才要更好地去度众。所以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因为你会失去平等心。要对别人尊重,不要随意伤害别人。学佛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五分,别人尊重你八分;你尊重别人八分,别人尊重你十分。所以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学会先用尊重的姿态对待别人。有时候一个不当心的藐视、轻视别人,别人也会很快地反馈于你身上。


另外,自尊心强的人,有时候往往内心很脆弱,因为在他的眼中,有谁只要超过他,他就会崩溃,他天天要别人讲赞美他的言词,一旦受到打击,精神很快就会崩溃。 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要骄傲,好好学佛。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管怎么样,要学会尊重别人,那是学佛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2、轻易地叫别人付出,你的功德会随之而消失

—— 白.话.佛.法.开示 第5集 《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师父开示你今天偷懒,用贡高我慢心去指使一些修得很好的人,去让他做这个、做那个(在佛法界,法师有个规矩的,不能消耗自己的功德,什么事情要自己做),你叫别人做了,你在消耗自己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地叫别人付出,你的功德会随之而消失。他就是因为叫了一个他的弟子去除粪,而且这个弟子是一个已经证得了初果的圣人。什么叫圣人?这个人已经不是一个凡人了,这个人很快就能够上天的。所以这个人没有种上善因,他种了恶因,最后得了恶果。


我们怎样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未来?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自己消自己的业障,不要去造孽,不要随随便便去用别人,用别人越多,欠别人就越多。自己能做的,自己去做;自己不能做的,去求别人做,用功德还。所以能做的人一定要好好地爱惜别人。哪怕别人跟你做事了,你说一句:“对不起,谢谢你。”消耗的福报都会少很多。所以法师都不愿意别人给他们做事,因为会损耗他们的功德。所以希望我们学佛人,每个人都要自己做;还能做,你不做,以后年纪大了,对不起,你就老得快。你越不劳动,越不自己付出,你自己的福德损失得越快。


师父希望你们,好好用佛的智慧来改变,来真正让自己能够懂得,怎样在人间化解烦恼、化解恶缘,怎样能够让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正信正念。任何的懒惰、任何的懈怠、任何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远离了智慧;如果有智慧,你就会破除一切迷惑颠倒,修成正果。希望大家好好地修,一定要一世修成。


3、用定力和智慧克制放逸和散漫;用止观来消除烦恼心

—— 2018年11月13日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师父开示学佛人要有智慧。有些人学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学的非常的放逸和散漫呢?自觉的定力就不够了。我们说学佛人因为人在五欲六尘当中,放逸实际上就是有时候不够精进不够努力。但随着修行的深入,你的定力会慢慢提高,你会消失你的懒惰。


所以过去我们经常讲下雨,有时候你看见下雨,你觉得是不好的事情,但是下雨能洗净浮躁喧闹的尘市。然后让你的心态慢慢地宁静下来,抓住自己放逸的心态,然后要自己好好的修止观。修止观就是说不要再去看人间的杂物、杂念,让自己在欲望当中慢慢的破除散漫之心,虚妄慢慢就会破灭。


所以《摩诃止观》经当中也讲到“大雨能淹嚣尘。大定能静狂逸。止能破散虚妄灭矣。” 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人生怎样破除自己的虚妄,迷惑,颠倒。因为一个人不能把心态宁静下来,你慢慢会狂博放逸,没有定力的人在浮躁喧闹的世界当中,你不能洗净自己的心,不能破除自己散漫之心,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虚幻的世界当中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懂得一个道理:每个人实际上都在这个世界当中抓狂,经常觉得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整天的问自己为什么?实际上你懂得因缘你懂得果报,还要问为什么干嘛。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缘分,你要慢慢的懂得缘分怎么来怎么去,为什么......所以在佛法当中要用止观来消除自己的烦恼心。


止观在梵文当中就是“奢摩他”实际上就是止寂和禅定,就是智慧。所以,止就是禅定;观就是智慧。当你定下来之后你用智慧来看用来看这个世界。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拥有智慧的修行方法。止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止”就是停止,所以我们必须要停止妄念。“观”就是你自己的觉悟心,自己的定慧。所以我们经常说缘分要靠安静来获得。有时候你的智慧靠寂静来获得。


4、一个学佛人要有定力、要有慧力,方证涅槃;不住涅槃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64集 《观慧证得空性 》觉》 



师父开示所以大菩萨成佛之后不住涅槃——我这是讲的非常非常高的佛法——就是大菩萨成佛之后他不住涅槃。涅槃是无上正等正觉,就什么都明白了,但是菩萨已经成为佛了,他没有住在“我真正地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他已经明白。“我不住”就是“我不骄傲”,“今天是教授了我也不骄傲,我还要继续学”。

“不住涅槃”的意思是什么?继续努力,继续努力,“不住涅槃”,为将来济世度人成为一个更好地度有缘众生的法船。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在进步当中,他才能把别人带上去;如果一个人以为自己已经满了,就是我跟你们说一杯水已经满了,你再多的水怎么加进去?你自己只有倒空自己,你最后才能把别人好的东西全部加进去。所以真正地度有缘众生要不住涅槃,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的事情。我讲这个可能很多人还听不懂。很简单,你不要以为你是个好人了,你觉得“我还不是个好人,还要继续向好人学习”,你就会永远在进步当中;如果你觉得“我已经是个好人了,我出来就是好事情”,这个人不会再进步了。


所以一般众生他没有长时间地修定,就是修定力,没有在定中,他们不是经常在安定心定的当中,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没有定力,不肯永远地去帮助别人,这个人是个好人,但是他定不下来,他不愿意一直去做帮助别人的事情,这个人就是没定。所以很多人可以做领导,但是他做不了领导,因为他心定不下来,他坐不住。我可以告诉你,很多sales(销售员)都可以做领导的、做老板的,定不下来,到最后只能做sales(销售员),他这个口才实际上他可以做老板的。很多sales(销售员)很有能力的,可以讲得人家从不买到买,讲得人家开始对他有怀疑,到最后人家完全相信,你说他没有做领导的才华吗?定不下来,坐都坐不住。所以要有定有慧,就是说一个学佛人要有定力、要有慧力,方证涅槃,才能证得涅槃。


一、师父每日B.H.F.F-《定与慧》互动答题


1、修行人都要根据“(   )”三学这个基础来修。(      )是戒学;禅定是定学;般若是慧学。因为戒定慧可以戒贪,增(   ),去除(   ),不断提升境界。


2、学佛人有一个通病,就是(   ),但没有践行,结果造成修心和修行的脱节,因为你在行为上还是(   ),所以修心必须触到(   )。


3、佛法的真实含义就是让我们要学会践行,就是脚踏实地地去(   ),所以从(   )是最重要的。


4、守戒可以启发自己的(   ),定力可以引发自己的(   )。


5、修心修行犹如读书,必须一年级一年级地读,无法小学念完就直接进大学。每一次念经、许愿、放生,都要用智慧去理解它,经常想到“我这是做(   )而不是积(   )”。长此以往,你才能去除(   ),见到(   )。


6、在学佛中,人会有短暂的开悟,但这些悟性只是给你带来了短时间的(   )。过一段时间,你又被每天如海浪潮般涌来的(   )淹没。所以使你无法接近佛菩萨的真正智慧和深层般若。


7、所以只有定力才能在修心中让自己的智慧常存,让自己的“(   )”念消失。常(   )自己的内心,不让它烦恼,不让自己愚痴,因为我们无法认知烦恼的根源。因为每个人的(   )和前世的(   )有所不同,所以他们所得到的果报也不一样,智慧也不一样。


8、只有知道定与慧是“(   )”。因为心定来自于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定得下来,所以才会有禅定。“禅定”和“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9、所以看到任何一个学佛人有一点傲慢,他一定是与无知为伴。因为(   )也是一体的。就像人间讲的,疏忽和粗心是一体的一样。


10、我们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要从(   )下功夫,这样你才能度化更多众生。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戒定慧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福德智慧  贪心


2.急于求成  我行我素  心灵


3.行佛  内心落实到实践


4.定力  般若


5.功德  福德  烦恼  空性


6.法乐  烦恼


7.贪瞋痴  观照  根基  业力


8.一体不二  


9.无知和傲慢


10智慧和禅定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10《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 要看破就要有智慧,而要有智慧,就要通过(   )去修。 


2、 阻止业障产生的工具是“(   )”,这里说的感恩心,不是单指心态,它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修行的(   )。


 3、 在人的七情六欲里,每一情每一欲都会产生(   ), 只有(   )才可以断绝业障,是“唯一”可以使业障不生的一种心情,也是对付(   )的有效武器。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戒定


2.感恩心  法门


3.业障  感恩心  贪瞋痴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第二册】


1.任何一个人找理由,就是不想改,找理由就是在破坏自己的本性,伤害自己,让良心找不到地方。


2.眼睛里要不停地看出自己的问题,学佛要不停地和菩萨对照。

image.png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29 17:23 , Processed in 0.06710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