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2354|回复: 0

【视频拓展+答题】SF每日BHFF《放下执著》(2021年6月9日)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435

帖子

5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992
发表于 2021-8-11 00: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8-11 16:31 编辑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6月9日)

《白话佛法》

《放下执著》


当一个人心里执著的时候,他是听不进任何一个人的话的,他完全按照他心里的概念在走,因为在他的八识田中有一种自我解释、自我回避,还有自我辩解的意识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起,已经储存在八识田中,很难把它去除。


所以学佛人首先要去除自己执著的心、执著的情。想一想我们过去犯了多少感情错误、婚姻错误和交友错误,全部都是因为执著于这个“情”字,放不下面子,容纳不了别人的意见和执著于我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去除我相,彻底变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像很多人去考试,都感觉自己会考得很好,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感觉良好。


自我感觉良好,就是来自于八识田中的自我,总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克服和排除很多的困难。实际上,你看到的你,和别人看到的你,是不一样的概念。


举个简单例子,你每天照镜子,看到的自己,是一个熟悉的脸,你看不出自己任何的缺点;但是当你把自己的照片给别人看时,别人会看出你很多缺点。每个人眼睛都有大小,眉毛都有高低不一样,你每天照镜子是不会发现自己这些毛病的。当别人指出之后,你再去照镜子,你才会发现自己哪只眼睛大,哪只眼睛小,哪个眉毛高,哪个眉毛低。


别人站在他们自己的观点上,去听你的话,他们就感觉你的话中有话,在伤害他。


每个人会从不同出发点来看问题,所以你认为你没有伤害别人,但是别人可能会认为你伤害了他。


师父曾经讲过,大家都说晴天好,但是有些干旱的地方说下雨好;大家都说生儿子好,但是有些人家里已经养了七个儿子,人家想要生个女儿;就像有些人家喜欢吃面条,你喜欢吃饭,所以要去理解别人,就是“同体大悲”。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去爱众生,爱别人,没有任何目的地去帮助别人,救度众生,这就是“无缘大慈”。


所以无缘大慈是佛性,同体大悲是佛缘;学佛需要慈悲心,做人需要同情心;成全众生去无我,同体大悲破执著。

有一句话说,人要多听少讲。当你在聆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可以从别人的表情、语言当中,产生同情和理解,知道他的需要,你就可以对症下药地去帮助他。你如果讲话比他多,你永远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想做些什么,只会给你带来一片茫然。其实话太多这也是执著在作怪。


“执”就是拿起一样东西,“著”就是盯着它看。执著就是把自己观点拿出来,盯住它想,这样一定会想偏差。


就像有些人坐在汽车里,他看不见外面下着大雨,他照样可以讲“下什么雨啊,我怎么没淋到雨啊”,他忘记他在汽车里一样。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歪理十八条,真理只有一条。有些跟你不停地解释的人,就是在行歪理。真理就是叫大道至简。比方说,夫妻打架,大道理就是不能出手伤人,打人肯定是错的。


今天就算讲出对方千百条不好,打架就是不对,这就叫大道至简。就算你讲出老婆一百条不好的地方,你也不能动手。


执著的人抓住“我”字不放,在社会上会吃亏,在修行上会走偏。


学佛学会不执著,
放下执著心解锁。
过去在家嗷嗷叫,
放下执著不骄傲。
有理走遍天下路,
歪理十八没人顾。
修心随缘一切顺,
随顺众生学感恩。


其实人找一天静下来想一想,一生像做梦一样,把你一生到今天的路回忆一下,像不像做梦?像不像电影?


佛菩萨哪句话不是在提醒我们,生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想想看我们小时候,这么多的朋友和情怀,都化为乌有,只剩下回忆。过去这些事情,只是当时的一种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只是一种虚幻。你现在根本不会再为这些事情感到难过和痛苦。


这世界一切事情都是过眼云烟。听一个朋友说过,有一个老人家脾气大得不得了,只要一讲起某一个人,就拍桌子大骂,最后他就是心脏气得出了问题。这种执著,除了害死自己之外,没有任何益处。


控制不好自己脾气的人,就像控制不了汽车一样,汽车就会出事故。人的脾气有时就像脱缰的野马,有时又像失控的飞机。一定要控制好心的“野马”,就像控制好飞机一样。要学会控制你的脾气,控制不了你就会被它所伤害。
一碰到下雨,很多人心情不好,这是为什么?因为雨水潮湿、阴天,引发你八识田中的负能量,所以有些人看到下雨心里就难受,就开始回忆。因为负能量会给你带来痛苦,正能量能给你带来光明和前途。


学佛人就是要修掉心中的负能量,把自己的心变成心无罣碍。日日太阳照,照到心里暖洋洋,每天充满正能量,忧愁悲伤全跑光。


常乐我净是智慧,
烦恼忧伤是为谁。
业障来时般若智,
无业无障无有事,
平安吉祥过一世。


拓展学习摘要


1️⃣如何看待执著


2️⃣何为不执著的学佛人


3️⃣固定思维是否是一种执著


4️⃣不执著,八识田中就不会有烙印


5️⃣如何理解“执著一生,空无一生”


6️⃣执著心重的人分别心也重,如何对治


7️⃣精进和执著同时存在,过头会失去平衡


8️⃣执著过头,到达八识田中,也会增加业障


9️⃣汝心本性 观自在


拓  展  音  频


1、如何看待执著

——wenda20150111A  34:25    



男听众请问师父,有时候我们追求一件事情又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求而不得就安慰自己说不去执著,是不是曲解了“执著”的含义?不执著是不是应该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不强求结果,而不是没有努力而自我安慰的借口呢?


师父答完全正确。努力之后没有成功。比方说我拼命地要去努力没有成功,但是我尽力了,那我现在随缘。这个叫随缘放下,这个不叫执著。如果这个人说我做不成了,马上说“哎呀,我不执著”,找个理由来搪塞一下,那这个就叫执著。本身就是执著。明白了吗?(明白了)

2、何为不执著的学佛人

——Wenda20200216   44:35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一下何为不执著的学佛人?


师父答不执著,不要对某一件事情有偏执的想法。比方说你今天念经,“我一定要上天”,这个也叫执著;你今天念经了,你要是说“我一切顺其自然,我的目标虽然是上天,但是我不执著于念经,我众善奉行”就好了嘛。“我要念经,我要上天,我要念经,我要上天……”这也叫执著,虽然这个执著是正能量的,但是毕竟还是有漏的。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3、固定思维是否是一种执著

——Wenda20200223   41:48  

女听众请问师父,人的固定思维是否是一种执著?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师父答固定思维当然是执著的一种,因为“我就是不变,我就是这样”。执著也分的,善执著、恶执著都有的。善良的执著:小时候养成的一个习惯,好的就一直在做;如果你做这个事情已经形成一种毛病了,那就不好了,你就不能再坚持下去,再坚持下去就是执著了(明白了)


4、不执著,八识田中就不会有烙印

—— Wenda20200918 28:39  

男听众师父之前问答中有说过,八识田中种下烙印使人痛苦。请问,怎样针对性地念经消除八识田中的业障以及不好的记忆呢?

师父答不要执著,什么事情不要执著就不会进入八识田中,也用不着你去消了。你对这个男的执著,好了,进入八识田了;你痛苦了一下,进入八识田;你幸福过头了,进入八识田;骨头轻了,进入八识田了(感恩师父


5、如何理解“执著一生,空无一生”

—— wenda20161118  13:10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过一句话“执著一生,空无一生”,我们如何来理解呢?


师父答执著的人就是得不到。“我一定要”,你最后得到也会没有;你得不到,更没有,所以是空无。“我一定要”,你没有得到,是不是空无?你得到了,很快被人家拿掉了,因为你执著得来的东西,留不长的,你很快又没有了。


6、执著心重的人分别心也重,如何对治

——Wenda20200209   29:13 

女听众执著心重的人是不是分别心也很重呢?


师父答是啊,执著的人一定有分别的,所以叫“分别执著”啊(如何去对治这个执著心?)很简单了,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就对治了。有什么意思?你想想你总归要死的,什么东西带走的?给他就给他了。讲一句话被人家骂就骂了,被人家讽刺就讽刺了,有什么面子?要面子的人最傻的(对的)你小时候为了面子你伤了多少人?你为了面子,你自己伤害自己吗?(是的,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7、精进和执著同时存在,过头会失去平衡

——Wenda20200906   36:51   

男听众精进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阻碍,比如很多师兄会以数字来作标准,作为精进的标准,以至于很多时候工作中的琐事让自己无法完成相应的数字时,就会让自己烦恼不已,甚至迁怒怪罪身边的人和事物。这个算是执著还是精进?怎么样平衡两者?


师父答执著跟精进有的时候都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个人做件事情,他执著了,他过头了,他就是失去平衡。比方说你做件好事,拼命做,拼命做,做到后来这件好事被你做得一塌糊涂,你还在做,你说“我是做好事的”。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不管病人吃了死活,这是个好医生吗?(不是)


8、执著过头,到达八识田中,也会增加业障

——Wenda20190208   16:15

女听众请问师父,如果有一段时间很执著一件事情,业障比例也会很快增加吗?


师父答会(因为师父看很多同修有一段时间业障比例一下子升高很多,这个都有什么可能性?是有可能做错事情,或者执著一件事情,或者有什么情况……)会。执著过头了,已经直接到达你的八识田中了,它就会升高。一般在六识和七识,它不会升高这么快,到八识了就会升高了。因为给自己压力了,某一件事情在心中已经进入八识田中,就会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就会增加你的业障比例(明白。这种情况下所升高的业障比例容易消掉吗?)比较容易。所以为什么业障比例有高有低,很快,就是这个道理,它是个“晴雨表”。明白了吗?(因为可能它也是一个一直不断变化的动态数字?)对。


9、汝心本性 观自在

——摘自《BHFF》开示第55集

师父开示我们学佛修心,谁都知道要放下,很多人跟师父说:“我们到哪里去,别人都叫我们放下。”这个放下不是这么容易的,听起来非常简单,都不知道放下什么。师父告诉你们,放下,那是一种境界。首先要明白,佛教到底让你放下什么,你要知道放下什么。有人问:“人间的一切,如果我都放下了,那么我什么都没了。佛法为什么经常叫我们放下万缘?如果我们学佛把所有的缘分都放下了,我们又能做什么?”而且有的人感觉佛法好像总是让人趋向一种消极,“你放下,不要去了”。总是有人错误地理解佛法:如果什么都放下了,钱也不要了,衣食都不要了,工作不要了,家也不要了,我有自己的小世界、小天地不就完了吗?师父告诉你们,这是一种偏见。要懂得放下的真正含义:你什么都放下了,它就结束了、完了;你什么都放不下,它也会结束,也会完了。首先要理解世事无常,一切都是成住坏空。那么有人问:“我们到底应该放下,还是不放下?”fo经经典曾经告诉我们,学佛要懂得替而换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乞丐刚刚从别人手中要了很多的钢镚儿,他拿着手上的硬币,你说,他会心甘情愿放下手中刚刚要来的硬币吗?答案是:肯定不行的。我们人是不是像这样?拿到人间一点利益了,拿在手上死都不肯放。你拿一个石头跟乞丐说:“我来换你的硬币好吗?”乞丐肯定说:“不行!”为什么呢?硬币更值钱。如果你今天拿的是一块金子,你去跟乞丐换,乞丐一定会跟你换。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因为金子更值钱。


从这个道理上,师父可以告诉你们,想放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替换。我们放不下人间的一切原因:因为人有一颗自私的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所以就放不下。当你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益,你就放不下眼前的利益。那么我们用正能量的思维来考虑,如果你现在用素食来替换荤食,你想一想,你不就是放下了屠刀吗?你得到的是慈悲。如果你用布施去替换索取的时候,你放下了贪婪,就等于你用你的信仰(信fo)去替换了你贪的毛病。如果你用信佛去替换空虚,比方说你平时在家里很空虚,突然之间学fo了,那你就放下了在家里的寂寞。如果你今天碰到很多烦恼的事情,想也想不通,你想做傻事,突然之间有智慧给你,是不是换下了你的愚痴?你就放下了执著。这就是智慧在不断地转换你身上的贪瞋痴慢疑,你用正念去替换心中的杂念,你就放下了妄想。想不到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去想?那就是妄想。当你想得到的时候,你用正念“这件事情我做了,一定会有善报”,那你就放下了幻想。很多人用自己随喜的心去替换忌妒的时候,就放下了烦恼。用忍辱去替换报复的时候,比方说你恨别人、你很想报复,最后你忍耐了,你放下了瞋恨。你用慈爱去替换贪爱的时候,你会放下内心的心痛。如果你不懂得提起,你就不会明白什么叫放下。你想放下什么,先要懂得你在人间已经提起了什么。


所以师父告诉你们,刚刚说的素食也好,布施也好,信仰也好,智慧也好,包括正念、随喜也好,那都是黄金,要替换你们内心深处和手抓住的人间的那些“硬币”。用这些善良的智慧去放下,懂得怎样用智慧的佛法、用超出人间的般若智慧去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去替换那些曾经拥有过的贪婪、瞋念和愚痴的心,不就是菩提智慧吗?

一、师父每日B.H.F.F-《放下执著》互动答题


1、1、当一个人心里执著的时候,他是听不进任何一个人的话的,他完全按照他心里的(      )在走,因为在他的八识田中有一种自我(       )、自我回避,还有自我辩解的(      )功能。这些功能都是(       )而生,因缘而起,已经储存在(       )中,很难把它去除。


2、所以学fo人首先要去除自己执著的(      )、执著的(     )。想一想我们过去犯了多少感情错误、婚姻错误和交友错误,全部都是因为执著于这个“情”字,放不下面子,容纳不了别人的(      )和执著于(       )。


3、要去理解别人,就是“(             )”。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去爱众生,爱别人,没有任何目的地去帮助别人,救度众生,这就是“(           )”。


4、所以无缘大慈是(       ),同体大悲是(       );学fo需要慈悲心,做人需要同情心;成全众生去无我,同体大悲破(        )。


5、学fo学会不执著,放下(         )心解锁。过去在家嗷嗷叫,放下执著不骄傲。有理走遍天下路,歪理十八没人顾。修心(       )一切顺,随顺众生学(      )。


6、fo菩萨哪句话不是在提醒我们,生命“如梦幻泡影,(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这么多的朋友和情怀,都化为乌有,只剩下(          )。


7、学fo人就是要修掉心中的(          ),把自己的心变成心无罣碍。日日太阳照,照到心里暖洋洋,每天充满(        ),忧愁悲伤全跑光。


8、(             )是智慧,烦恼忧伤是为谁。业障来时(        )智,无业无障无有事,平安吉祥过一世。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 概念  解释  意识   因缘  八识田


2.  心      情    意见   我相


3. 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


4. fo性   fo缘   执著


5. 执著   随缘   感恩


6. 如露亦如电  回忆


7.   负能量   正能量


8.  常乐我净   般若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4《学fo修心的目标(二)》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领悟的不同,(      )就不同。


2、悟的答案: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宗旨就是用(     )、(      )来理解生活。


3、用做(        )不起恶缘来作为(       )自己的准绳。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小册子 】


1、 刚学fo,想成fo—难。

    坚持学fo,想成fo—近fo。

    精进学fo,想成fo—真fo。


2、众生难度才要度,fo法难闻才要闻。救众生慧命超脱六道轮回,让众生改命,成全众生fo道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男听众有同修总会遇到很多善缘的人,也能度到很多人;有的同修周围的环境度人就是很少、很慢,这是跟他前世的善缘福德有关,还是跟他今生的愿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跟他今生愿力和上辈子的福德都有关系(哦。那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度人比较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改变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很简单,发心啊,现在有网络度人啊!多写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佛言佛语发给人家,让人家先有兴趣,好好度人,这都是方法,都是妙法(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30 09:18 , Processed in 0.12296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