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2854|回复: 0

【视频拓展+答题】SF每日BHFF《吃苦消業 享受消福報》(2021年6月19日)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435

帖子

5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011
发表于 2021-8-24 22: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9-19 20:23 编辑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6月19日)


白話佛法


《吃苦消業 享受消福報》

每一个人在人间受的任何一种苦,都是菩萨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因为你要是想一世修成,就得百炼成钢,吃苦就是消业。年轻时候吃苦,总比年纪大吃苦好。年纪大时再吃苦,再加上报应,那是真苦。年轻时候吃点苦,还不觉得太苦。


为什么说吃苦就是消业?因为当你在吃苦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在受报,受报就是在消业。


就像每一个做老总的,他都要去基层吃苦,他不懂或者他不在每一个基层吃苦,就做不了老总;就像你作为销售总监,要懂得推销、销售、经营、交际等等,不学不懂,学的时候当然比别人要辛苦,什么都要会,才能做好总监;今天做医生,需要对人体的所有器官等都有个了解,做医生学的时间比别人长,吃的苦比别人多,否则怎么当好医生。


中国有句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战胜自己的错误,你必须了解自己的错误;想战胜自己的贪瞋痴,你必须了解自己身上有多少贪瞋痴。其实当你在人间吃苦的时候,就是在锻炼你的意志。

我们从生出来就吃苦,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


小时候我们看见邻居家里有个小孩子生病,爸爸妈妈要给他喂药,结果这孩子尝了一口,苦的,两个小拳头、两个小腿拼命地挣扎,嘴巴死也不肯张开;结果他妈妈让他姐姐在边上帮忙,捏住这孩子的鼻子,因为小孩子鼻子一捏住,不透气了,嘴巴就自然张开,哇哇大哭,就在哭声当中把药灌下去。


这个时候心里就在想,人为什么从小生出来就要吃苦,这个就叫“生”苦;“老”苦、“病”苦更是苦不堪言;“死”的时候更苦。


佛陀讲的人生八苦中,“生老病死苦”,谁都逃不掉,要想出六道,必须要脱离生老病死。所以大家想一想在人间为一点儿名和利再去争斗,有什么意思?想想这四种苦,就已经够你受一辈子的了,就算苦中取乐也是苦。举个简单例子,一盘苦瓜,就算里面放了一点儿红枣甜的,但是基本的是苦瓜,就算甜的红枣吃掉了,接下来还是苦瓜。


苦瓜连根苦,
甜瓜连根甜。
人道消业苦,
不苦哪来甜。


师父曾经讲过文殊菩萨一个故事,文殊菩萨下凡开示众生,有一首诗,现在听起来还是那么回味无穷,师父再与大家分享:


“苦瓠连根苦,
甜瓜彻蒂甜。
三界无著处,
致使阿师嫌。”


“坚强”这两个字不是你说的,而是靠你的意志。能坚强的人,他才会有信心。金刚之心,要有毅力,也要有恒心。能够吃得起苦的人,才能成为金刚化身。


“金”是什么?不会坏的。“刚”是什么?不怕锤的。所以“金刚”,一个是永恒,一个是不怕锤炼的意志。


所以我们学佛人,第一要永恒地学,还要不怕吃苦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意志坚强,志如金刚,这样才能修成佛性。


过去讲“百炼成钢”,想一想哪个人不是吃苦才能成功的。你就是读个大学,都这么辛苦;小学时要做个三好学生,你必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要做好事。每天下完课人家回家了,他在那边擦黑板,帮助值日生扫地。做一天容易,能够做三百六十五天就不容易了。


万恶淫为首,
百事孝为先。
不要人太奸,
到处有风险。
佛友心不变,
心如磐石坚。


拓展学习摘要


1️⃣如何理解“苦修行”和修“乐行


2️⃣关于八识田中的业障、苦修行


3️⃣历经磨难并非自己制造麻烦


4️⃣工作中吃的苦能否消业障


5️⃣“悟道之人,逢苦不忧


6️⃣学佛后生活顺利了会消耗福报吗


7️⃣物质和精神上都会消耗福报


8️⃣如何正确面对福报


拓 展 音 频 合 集


1、如何理解“苦修行”和修“乐行”

    ——Wenda20190623   45:55       


听众问师父开示过,苦修行可以提升人的境界。但是末法时期,人如果太苦了,精神上会受不了。请问师父,菩萨所说的“苦修行”应当如何理解?

师父答菩萨说的“苦修行”就是你自己知道吃苦是消业,你知道吃点苦能够解脱,这种苦是在开悟的基础上。如果你不开悟,你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吃苦。我问你,一头牛天天在吃苦,它知道它吃苦吗?我们人吃苦还知道。就像母亲生孩子吃苦,知道以后生出来是个baby[婴儿];就像我们人拼命读书很辛苦,早起晚归地做功课,我们知道以后毕业之后会成才。这是有悟性、有觉悟的吃苦,没悟性的吃苦是机械性地吃苦,是不同的概念。听得懂吗?(听得懂。请问师父,修“乐行”是什么意思?)乐行,就是像师父这种,快快乐乐修行,整天开开心心。你看济公活佛、弥勒佛都是开心修佛的。你看师父跟你们开法会,都讲得大家笑得很开心,你说是不是叫“修乐行”?(对,感恩师父)


2、关于八识田中的业障、苦修行

——wenda20130623A  12:45  

听众问有些人在生活中就是生了病也无所谓,他学佛就是想求一个究竟,为了了脱生死,受报也就受报,什么都可以忍。我记得您以前讲过,八识田中的恶业,是什么都不可以达到,只有经文可以去。对这种人来讲,念礼佛的时候能不能求……?我觉得意念中的罪恶,是最可怕的一种业障。


师父答完全正确,意念当中因为消不掉。比方说,你过去曾经伤害过一个人,这辈子想起来就会难过;你曾经感情上被人家伤害过,你想起来就会难过。为什么会想起来呢?因为已经在你的意识当中了,就像储存在电脑里面一样,你只要打开某一些事情,“感情”两个字,“啪”就跳出来了,那你就会痛一下(能不能求菩萨消这样的业障?)若要真消掉这种业障,实际上就是在完全消你的业障,因为八识田中的业障,比那些在表面上的业障要重很多。所以菩萨要我们真正地修心修行,第一个为什么叫修心?修心就是修心里边的业障:难过的、受过伤害的、曾经害过人的,要把这个心抚平,就必须要修自己这个心;修行为那是外表的,所以修心比修外表厉害。如果受点伤能够忍耐,实际上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因为你在受业报、你在受苦,你咬着牙说:“我受业报、我受苦了、我很难过。”这个时候想想,反正是在忍着自己。但是要记住,忍耐不是最终的方法,真正的方法要在人间痛苦都没有。难道人间每个人都一定有痛苦吗?修得好的人,有些法师在山上,天天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念经,他就没痛苦。你们有人间的烦恼、感情上的烦恼;他没有婚姻,没有婚姻的烦恼,他每天在山上用不着为钱奔忙,他有床睡、有饭吃就行(还是要把欲望降低)对,欲望越多烦恼越多。所以哪怕“我忍受、我忍苦、我无所谓”,这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因为你有一个欲望“我以后要超生了死,我想到更高的境界去”。并不是你能够忍耐,就能消掉你的业障,因为这靠修心和修行。肉体上的痛苦,或者精神上的痛苦,时间长了会造成你的业障加重(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的业障爆发的时候,受报了就是消业,因为毕竟我们能做的功德很少,然后把念经的功德用在修心上面,应该会更好是吗?)用在修心方面,而且要真的修到人间越来越不苦了。比方现在你感情上很痛苦,实际上你已经在接受消业债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很痛苦,我忍受一下吧。”说明你还在受苦,你还在受这个业报。你能不能在感情上痛苦的时候,念经之后突然之间想通了、想明白了、不痛苦了。你不痛苦就早一点离开痛苦;你就早一点离开你的业报。你的业报越少,不就修的境界越高吗?那为什么非要去苦修行呢?伟大的佛陀当年在还没有完全把佛教传到人间的时候,佛陀在印度也学过很多的苦修行,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觉得这条路走不通。


3、历经磨难并非自己制造麻烦

   ——Wenda20170716B 55:27   

听众问师父,是不是人要历经种种磨难、劫难才能成就无上菩提呢?


师父答人的劫难,如果你命根当中有的,你在往上走,爬山的时候会历经种种磨难,但是在学佛当中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有的人的麻烦是上辈子的,有的人的麻烦是自己制造的。自己拼命地制造很多麻烦,还要说“我历经千般苦啊”。你不苦也能成佛的,你知道吗?(哦)欢喜佛没受苦,人家照样成佛。开悟就好,一定要苦修的?当年佛陀苦修……后来自己都把它免去了,不是从苦修开始,从悟性开始,从教育开始,听得懂吗?佛陀当年办僧团就是传承的问题,因为僧团里面大家共修,然后共同研究,再派出去共同弘法度众(明白)


4、工作中吃的苦能否消业障

    ——Wenda20170917B 13:48   

听众问 师父说过吃苦就是消业。如果同修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但这个辛苦是有收入作为回报的。他问除了这个收入以外,当时工作所吃的苦,还能够消掉业障吗?


师父答5%。他命中吃苦,但是拿钱了。我问你,他这种吃苦和做义工吃苦是不是一个概念?(不一样)人家帮你们撑着伞,自己晒在太阳里,这种吃苦有没有功德?(对,这是功德无量)好了,他不拿钱的。那个是拿了钱吃苦,讲得不好听,叫活该;讲得好听一点叫吃苦,因为你上辈子作了很多孽,所以这辈子找的工作都是很苦的。你在消自己的业,消一点点(他这个吃苦,因为拿工资了,相当于已经作为福报了)已经有回报了。为什么佛友做义工会有这么大的福报?因为他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要就是善,完全叫全善,叫行善,叫积善(明白了)


5、“悟道之人,逢苦不忧”

    ——Wenda20171105B 09:21  

听众问《白话佛法》里有句话叫“悟道之人,逢苦不忧”,可不可以理解为苦是悟的实践呢?请师父开示。

师父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这句话也是对的。因为你苦了之后,才“穷则思变”;你知道人间苦了,你才想找出一条脱离人间的苦难之道,所以你才会寻求佛法的帮助(是。有位同修在两年前拜师现场,跟菩萨求吃苦来修自己坚定的道心。在恶缘爆发最艰难的时候,他梦到佛陀的光明身跟他说:“看你还有这个心。”请师父慈悲开示)“看你还有这个心”,佛陀就会帮助他(如果同修跟菩萨求吃苦来修道心,这个果有没有期限?)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的,苦修对现代人来讲,并不是一个提高境界很快的方法。并不是说它不好,只是没有这个方法的话,可能用悟道更容易点。因为现在的人叫他吃苦,吃不得的,他吃了一点苦会退转的,明白了吗?(明白。同修需不需要针对这个事情跟菩萨忏悔,念礼佛大忏悔文呢?)感觉自己有做错了,必须要念(好)


6、学佛后生活顺利了会消耗福报吗

     ——wenda20150424  40:50   

听众问有时候学佛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家庭或者生活或者事业都变得好了,比如说有的人换了薪水高的工作或者怎么样,但是同修又怕学佛的功德变成福报用掉了。请问师父,我们如何得知生活中的顺利是消业障的表现,还是功德变成了福报啊?

师父答很简单,一般你做了功德之后,先是消你的业障。如果这个人已经开始有福报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正好这个时候他有运程了,这个时候他念的经很快可能帮助他福报的成长。比方说算命的人说他23岁可以换一个好工作,那么23岁他福气来了,这个时候他一念经,很快的一个好工作就换好了,就这个概念,听得懂了吗?(哦,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念经的功德全部没了吗?不可能的。福报给了你了,但是是花掉你一部分的,你有业障你接下来做的功德继续会用在消耗你的罪孽上面,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有的同修他就什么都不求,他也不想求这种福报,那菩萨有时候自动给他的,就不算消他自己的福报对吧?)不算,那就说明他命根当中要有的;第二,说明他有这个福来享受这个报,所以叫“福报”(哦,明白):


7、物质和精神上都会消耗福报

   ——Wenda20170806A 54:48 

听众问福报消耗的多少是不是根据一个人意志当中受用了多少,而并不是单纯地看物质的消耗?比方说有一个人,他虽然住着豪华的大房子,吃、穿、住在外人看来都是……反正吃的是最好的,住的是很好的,但是他自己本身并不执著于此,意念当中也没有产生任何受用的感觉,就算立即失去这些物质享受,他也不会有任何情绪的波动,那这个人消耗的福报是不是就不算很多呢?

师父答记住了,福报消起来最快就是物质和精神上都在消耗。物质上的消耗就是拼命地乱用、乱吃、乱花钱,精神上的就是乱想,而且有些不该想的想得太过分了,全部消耗福报的。举个简单例子:你虽然有钱,你脑子里乱想,比方说男的很有福报,做官的,他整天想着那些不好的——美女什么的,想象着,那就消耗福报了,一样(明白了)


8、如何正确面对福报

  ——wenda20160429  20:40  

听众问师父,弘法的人一心利益众生,功德做得就大了,自身的人天福报也会相应地增加。请问师父,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福报,不陷入世界的名闻利养之中去呢?


师父答对所有的福报,第一个就是感恩;第二个,就觉得不是自己的,是菩萨给的。就像师父现在,大家这么爱师父,师父从来没感觉到这是我个人的什么魅力,我觉得全部都是观世音菩萨加持的,所以我就永远不会贡高我慢。你们也是的,比方说,吃一顿很好的饭,“感恩观世音菩萨给我今天加持,有这么好的饭吃”;今天你很开心地买了一个房子了,“感恩观世音菩萨给我一个房子”。这个不是你的,一切都是菩萨的,这样的话,你就慢慢地不会消福消寿了。

一、师父每日B.H.F.F-《吃苦消业 享受消福报》互动答题


1.每一个人在人间受的任何一种苦,都是菩萨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因为你要是想一世修成,就得(   ),吃苦就是(   )。

2.为什么说吃苦就是消业?因为当你在吃苦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在(   ),受报就是在消业。

3.中国有句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战胜自己的错误,你必须了解自己的(   );想战胜自己的贪瞋痴,你必须了解自己身上有多少(   )。

4.其实当你在人间吃苦的时候,就是在锻炼你的(   )。

5.佛陀讲的人生八苦中,“生老病死苦”,谁都逃不掉,要想出(   ),必须要脱离(   )。

6.所以大家想一想在人间为一点儿(   )再去争斗,有什么意思?想想这四种苦,就已经够你受一辈子的了,就算(   )也是苦。

7.“坚强”这两个字不是你说的,而是靠你的(   )。能坚强的人,他才会有(   )。

8.金刚之心,要有毅力,也要有(   )。能够吃得起苦的人,才能成为(   )。

9.“金”是什么?不会坏的。“刚”是什么?不怕锤的。所以“金刚”,一个是(   ),一个是不怕锤炼的(   )。

10.所以我们学佛人,第一要永恒地学,还要不怕吃苦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意志坚强,(   ),这样才能修成(   )。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百炼成钢 消业

2.受报

3.错误 贪瞋痴

4.意志

5.六道 生老病死

6.名和利 苦中取乐

7.意志 信心

8.恒心 金刚化身

9.永恒 意志

10.志如金刚 佛性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净到一定程度后,(   )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   )。 

2、(   )是最好的修心地,(   )躲在深山也还是放不下。 

3、求心净,并不是要求大家放下一切,(   ),甚至为了躲避缘分而不与人交往,这里的“净”讲的是干净,纯洁,不沾染污秽的习气和(   );所以心的干净是修出来的而不是躲出来的。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本性 入门之时

2、尘世间 心不净

3、放下缘分 恶缘分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第二册】


1、改变命运的基础是要有慈悲心。

2.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就能减少欲望,心灵清净。

3、心不随境转,就能控制自己,主宰自己,做命运的主人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男听众有同修总会遇到很多善缘的人,也能度到很多人;有的同修周围的环境度人就是很少、很慢,这是跟他前世的善缘福德有关,还是跟他今生的愿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跟他今生愿力和上辈子的福德都有关系(哦。那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度人比较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改变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很简单,发心啊,现在有网络度人啊!多写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佛言佛语发给人家,让人家先有兴趣,好好度人,这都是方法,都是妙法(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31 04:33 , Processed in 0.06948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