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3560|回复: 0

【视频拓展+题卡】SF每日BHFF《隨遇而安》(2021年5月7日)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435

帖子

5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969
发表于 2021-8-28 2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10-18 22:33 编辑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5月7日)


白話佛法


《隨遇而安》


人在苦海中,一直往下沉,所以人总是千方百计想阻止自己往下沉,拼命地挣扎,想求解脱,但是人越挣扎越往下沉得快。


等到你觉得再挣扎也没有用了,索性放开了,手脚也不挣扎了,反而人会浮起来而获救。这就跟学佛改变人生的道理一样,在苦海中,越挣扎,越是要名要利,越往下沉;索性放下了,倒也解脱了。


学佛人也是如此,当你左放不下、右舍不去的时候,你就被境界所染,被环境所控制。等到你索性放下了,“我无所谓了,我不要了,我够了”,你也就解脱了。


当时你劝人学佛时,对方不一定马上能接受。等到哪一天对方遇到麻烦或病了,可能他才会想起来要学佛,这就是他的缘分到了。


人道难受也得受,
人道难过也得过,
人道就是烦恼道。
受苦受难消业障。
消除业障求无上。

人生无有百日好,
生老病死跑不了。
艰难困苦命运搞,
超脱轮回自己好。


学佛后境转心不转,随遇而安,时间长了,你的本性就会自然流露。


学佛的诚心,无论处于何种境界,只要真修,本性自然如如不动。


人生如无根的浮萍,起伏荡漾,漂泊不定。其实制造浮萍的就是自己的妄心、妄念、妄想。所以控制好自己的五蕴,才能让自己有岸可靠,这个岸就是佛法的彼岸。


妄心妄念心不见,
起心动念管意念。
真如本性内心藏,
修心改命志如钢。


学佛人起心动念,代表着你的心性转变。
常变常动,心神不定。
如如不动,是为佛心。


人的心像一个流浪汉,到处乱跑,所以佛法要我们观照自身的性格和习惯,观照自己是否如理如法。起心动念,就在你的佛性中。


任何一个人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起心动念,其实都在五蕴中,都会对你产生阻碍。


只有看见自己内心的五蕴,明了它的劣根,才能找到它,看破它,消除它。


犹如我们要把老鼠赶出去,你必须先点亮房子的灯,照到这个老鼠的存在,你才能把它赶出去。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要看见了,才能把自己的“色受想行识”,去看破它,去消除它对你意识当中的伤害。唯识论讲的“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管住自己心里的行为、语言和思维,就是在观照自己。


无明业力会碰壁,
旧业新业一起记。
迷惑一生成老翁,
醒来方知在梦中。


我们人在这个不平衡的社会当中,总会有很多不平衡的心理出现,然后会产生太多的不平等心出现。有的不平等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觉得别人对你不平等;有的是你对别人不平等。这是一个双向的思维导向,犹如伤人必定害己一样。


这就是一个缘起。一个缘分来了,你觉得不平等;一个缘分没了,你又觉得不公平。


在缘起缘灭中锻炼自己,佛心不乱,佛心不动,佛心常存。


在缘生缘灭中,随顺变化,在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中,取得平衡,才能找回自己的真如本性。


人间红尘是无奈,
万般无奈需随缘。
欲望现前把人害,
找回真性本应该。


拓展学习摘要


1️⃣如何理解“随遇而安”


2️⃣真正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成功


3️⃣要靠自己脱离苦海,心要平衡


4️⃣如何平衡缘分深浅所产生的不平等心


5️⃣五 蕴(色 受 想 行 识)与 平 等 性 智


拓 展 音 频 合 集


1、如何理解“随遇而安”

 - Wenda20180729B   07:11  


听众问师父,刚才您讲了“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最近您又说“随遇而安”。您再说一下随遇而安吧。

师父答随遇而安,实际上经常要用。我们在人间,你要经常用“随遇而安”这四个字。为什么?“随”是什么?来了,“遇”就是遇到了,就是说只要来了,遇到了,你就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然后适应环境。实际上就是不管什么东西来到你身边了,好的、不好的、难过的、痛苦的,在任何的环境当中你都能够满足它,能够得到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以不变应万变(明白了,以不变应万变)就是顺其自然。顺应环境,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你都能得到境界的满足,去适应这个境界,你就成功了。


2、真正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成功

  -Zongshu20180703  00:27  


师父语人生真的很可怜,什么事情都会顺利,什么东西都会不顺利。有时候觉得随遇而安,安了之后才会顺利;如果心不安,你永远得不到一种顺利的感觉。实际上人生就是一种感觉,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做人就是要懂得,要开悟,要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今天还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们进入了人道。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努力,真正的心是修心。真正用心来做任何事情,这个人就成功了;如果不用心做任何事情,就永远不会成功。所以,学佛人要懂得用心来改变一切。实际上你改变不了别人,你先用心改变自己。


3、要靠自己脱离苦海;心要平衡
不要被五欲六尘缠绕

   - wenda20170630  21:08  

师父语一个人要学会自然,懂得一切都是自然来自然去,知道今天自然来的东西也会很自然地丢失,就能断烦恼,就能知道人生无常,你才能破无明,你才会拥有般若智慧。我们学佛做人境界要高,真正的智慧就是真正的解脱,想解脱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我们经常说“我好像被人家控制住一样”,实际上这个世界谁控制你啊?没有人控制你,只是你自己解脱不了。想脱离苦海,想要解脱,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是自己。师父领进门,修心靠个人。每一天正常地活着,心里要平衡,要注意自己的意识不要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缠绕。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相应心自然,就是做什么事情学会跟别人相应。


4、如何平衡缘分深浅所产生的不平等心

   -- wenda20150719B 28:22  

听众问 学佛人要有平等心,但因为缘分关系,看到缘分深的人会更加欢喜亲切,缘分浅的人就比较冷淡。怎样平衡人与人之间因缘分而产生的不平等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答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个人如果笑不出来、很讨厌,说明他跟你缘分不深;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之后还能跟你有些缘分,那你就尽量去把善缘弘扬,把恶缘慢慢去除。所以,一个人跟别人打交道主要看缘分,如果你觉得缘分不好就不要去跟人家多讲话;如果缘分好的你跟他多接触。这个人脸老板着一定有毛病的,这种脸老板着的人,第一很自负;第二又有自卑;第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第四又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怕人家看不起他,又要看不起别人。这种人会有忧郁症、恐惧症,而且还会在社会上给你造成很大的伤害和麻烦。所以,看见那种脸板着的人最好理都不要去理他。简单来讲,这个人如果跟你板着脸,实际上就是跟你气场不通,去理他干吗?(好的)但是如果他学佛,如果今天到观音堂来了,你就好好地度他,你不管他脸板着不板着,他今天来观音堂那不一样。在马路上这种人理都不要去理他。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五、五蕴与平等性智

-摘自BHFF广播讲座第57集

师父开示在修行当中,我们常常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从无知到听闻佛法,然后再到修心修法,再到见道修道。实际上就是说,每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法开始,从无知 就是不知道佛法,慢慢到听闻佛法,哦 我知道了 有这么个佛法,慢慢到 我学的佛法挺好,我开始修心了 修法了,修法实际上就是要开始守戒,遵照它去做,然后叫见道修道,见道修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会通过念经 学习佛法之后,你会觉得很灵,一求就灵 你就是见道了,所以我们现在人间经常说,你见到没有,不是单单眼睛的见到,实际上这个从佛法上来讲,见道 实际上你看见了这个道,然后再到修道,我看到了 我知道很灵,我决定要修下去,从无知到听闻佛法,到修心修法 到见道修道,最后修心一直坚持。


所以一个人修心坚持很重要,修到后来人精神特别好,越来越简单,变得越来越善良慈悲,那么就叫返璞归真,你们喜欢跟小孩子讲话吗,你跟小孩子讲话要动脑筋吗,不要吧,妈妈到哪里去了,妈妈出去了,他不会吹牛的,修心修到最后就是要返璞归真,就是人很纯洁,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人家,一个人修到很朴实的时候,其实他过得很开心的,你看你整天在单位里,很多人为什么 我累啊,一回家我就放松了,因为在单位里假啊,跟这个人讲话,领导 我要当心点,跟这个人 这个人忌妒我的,我讲话当心一点,跟这个人讲话, 他整天要搞我的,我又要当心一点, 这个人我要对他好一点,你脑子不停地在转换 累啊,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家都很朴实 多开心啊,返璞归真 这个人就会寂静,会很安静,因为没有杂念了,没有杂念的孩子特别安静,要学会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叫你不要想得太多,这些想蕴 受想行识,全部都是想出来的,一些事情越想越害怕,一些事情越想越难过,有些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到这么严重,为什么你会这么害怕,就是因为你想出来的,我曾经心理学辅导过一个年轻人,他跟那些agent,就是办移民的人 去打交道,结果这个agent骗了他钱,他告诉我说 他那天实在憋不住了,他说 你们这样的话,我要去告你们了,结果这个agent听他一讲,就跟他说了一句话,你随便告 你出门当心点,他就告诉我,自从那个agent讲过这句话,他出门就不是当心了 是害怕了,想出来了,人家说了 你当心点,他害怕人家找人揍他。


所以很多事情,想蕴 识蕴,这全部都意识当中存在的,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很不好,你的表情上让人家就对你不好,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好,你表情上就会感觉到他非常和蔼可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蕴,所以菩萨叫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不要去想,你不要去想你老婆会对你不好的,你不要去想你老公会对你不好的,你不就不会害怕家庭会破裂了,有什么可以想,一切皆空,真的他要离开你 总归会离开你,他不想离开你,你怎么想,他也不会离开你的,你想那么多干吗,所以五蕴与佛性在一起,色受想行识,如果你把这个五蕴,跟佛法连在一起的话,想佛法的东西,行佛法的东西,识 意识当中是佛法的意识,受 我也是受佛法的戒律,色 我看到的都是佛法,你这个智慧体就开始存在了,开始的时候要这么想,等到修到很好的时候,等到你们能念心经 理解心经的时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了,就想都不去想了,开始的时候 我要做好人,我不能偷东西,你说你到后来,你是个好人 你会偷东西吗,是这个概念。


色受想行识都是具有智慧的,看穿的智慧,你在色上,色受想行识 “色”不是男女之色,是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你看到的东西,如果超出五蕴,不是看它的形体,看这个能量本能,而且是看穿,这个世界上一切 把它看穿了,那么你就产生了看穿五蕴的智慧,就看穿了法界体性智,什么意思,这个世界的法界,我们说十法界 就这个世界的法界,体性是什么 本体 本性,这个智慧就是我看穿了,无所谓了,单位里发奖金 发不到 没关系,发得到 没关系,什么都看穿了,你就法性智就出来了,法性智 法是什么 道法,所以很多人就是说,我通过学佛之后,我放下了 我不跟别人争了,我不跟别人吵了,我什么都想通了,你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受是感受,实际上一个人的感受是很重要,你对别人感受好,你得到心里的平安,你对别人感受不好,你可能就会觉得心里不平,所以这个就叫平等性智平等心。


一个人如果你感觉她, 这个女人蛮可怜的,你这个人就跟她心平等了,你觉得这个女人很讨厌,你就会觉得不平等,心里就不平等,这种女人 她凭什么,就是本性的智慧开始不平等,比方说,很多男人在家里都没有平等性智,一回来 上班累得不得了,往沙发上一躺,看老婆在那里优哉游哉的,你看看我累得这个样子,你看看你在家里多舒服,你平等吗,你看看你老婆,不停地从早上忙到晚上,她不停的,你忙完了 下班了在家里,她还要继续忙,吃完饭她还要洗碗,你有没有良心,你对个女人怎么看的,你平等吗,不平等性智,那是感受不同,所以色受想行识的“受”,叫你们要受 要为别人想,要感受别人的痛苦 体谅别人,想是什么,想就是感觉,感觉,你今天感觉人家不对,你就想得不对, 你今天感觉对了,你想得就对了。希望你们越来越慈悲,越来越好。

一、师父每日B.H.F.F-《随遇而安》互动答题。


1、人道难受也得受,人道难过也得过,人道就是(  )。受苦受难(  )。消除业障求无上。


2、学佛后境转心不转,随遇而安,时间长了,你的本性就会(  )。学佛的诚心,无论处于何种境界,只要真修,本性自然(   )。


3、人生如无根的浮萍,起伏荡漾,漂泊不定。其实制造浮萍的就是自己的(  )、(  )、妄想。所以控制好自己的(   ),才能让自己有岸可靠,这个岸就是佛法的彼岸。


4、(  )心不见,起心动念(  )。真如本性内心藏,修心改命(  )。


5、人的心像一个流浪汉,到处乱跑,所以佛法要我们观照自身的(  )和(  ),观照自己是否如理如法。起心动念,就在你的(  )中。


6、任何一个人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起心动念,其实都在(  )中,都会对你产生阻碍。只有看见自己内心的(  ),明了它的(  ),才能找到它,看破它,消除它。


7、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要看见了,才能把自己的“(  、 )”,去看破它,去消除它对你意识当中的伤害。唯识论讲的“(  )”,就是这个道理。


8、在缘生缘灭中,随顺变化,在修世间法和

( )中,取得平衡,才能找回自己的(  )。


9、(  )是无奈,万般无奈需( )。欲望现前把人害,找回(  )本应该。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 烦恼道      消业障

2.自然流露   如如不动 

3. 妄心   妄念   五蕴

4. 妄心妄念   管意念   志如钢

5. 性格   习惯   佛性

6. 五蕴   五蕴   劣根

7. 色受想行识   万法唯心造

8. 出世间法   真如本性 

9. 人间红尘   随缘  真性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5 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我们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君子就是每天(  )的人。什么是小人? 每天想着占(  )的人。 

2、每个徒弟每天要(  ), 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要(  )自己,看看自己做错 了什么。  

3、一个人为什么会无知?无知就是(  )。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肯吃亏  人家便宜

2.自律  忏悔

3.不会反省自己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第二册】


智慧有三个殊胜点:


首先,学智慧的人要懂得,做事情气量要大,行为要公正;


第二,语言布施,善言善语,不说妄语;


第三,思无所得,想众生想

01.jpg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男听众有同修总会遇到很多善缘的人,也能度到很多人;有的同修周围的环境度人就是很少、很慢,这是跟他前世的善缘福德有关,还是跟他今生的愿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跟他今生愿力和上辈子的福德都有关系(哦。那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度人比较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改变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很简单,发心啊,现在有网络度人啊!多写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佛言佛语发给人家,让人家先有兴趣,好好度人,这都是方法,都是妙法(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29 22:43 , Processed in 0.05694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