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3525|回复: 0

【视频拓展+题卡】SF每日F言F语《福慧双修》(2021年5月25日)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435

帖子

5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939
发表于 2021-12-13 13: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12-15 00:04 编辑








1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25日)


《福慧双修》


“妙法修心”有很多方法,想“解脱轮回”,要学会“福慧双修”。没有福气怎么能够闻到佛法;同样,没有智慧又怎么能够修得好心?而且要了脱生死,必须要明心见性,那一定要佛理和实修相结合。单单念经、懂理论,自己没实修是很难修成的。


很多人执著自己闻到佛法,觉得自己很有福气,然后修福不修慧,天天求家庭、求个人的身体和名利等。有福气却不好好修智慧,就等于一个很有钱的孩子没有智慧,终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同样,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有智慧,但是不修福,很多学佛的好机会、布施的机会和度人的机会都被他错过了,因为他连做功德的福气都没有。这种迷恋于自身的一种小智慧,很容易让自己修偏。


修福必须要修慧,

享福之人无智慧。

修慧必须要修福,

无福之人难修行。

有福有慧才能行,

福慧双修见本性。


不但要“福慧双修”,还要“悲智双运”,入世度众,才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启发自身的佛性。所以我们要福慧双修,广种福田,累积功德。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发起慈善工作,因为自己没有福德,所以没有钱来布施,在别人眼睛里只是一个发起人,而且别人总盯住他。一段时间后,果然就听说这个发起人敛财,被赶出了慈善事业。所以无福之人无缘享受救度众生的功德。


“有求必应”是善法,

没有功德怎“必应”。

错过佛法太后悔,

今生难把佛性归。


学会摄受自己的慈悲心,去除我慢之心,福慧要双修。要想修得好、能修成功,必须下苦功,并有师父的指导。

举个例子,过去很多名人怎么成功出名的?看看齐白石的几个弟子王漱石、梅兰芳等,梅兰芳梅花画得这么好,完全是因为有师父教得好;再看看大画家唐寅,也是因为有师父周臣。哪一个历史名人不是经过明师指点而成功?

同样,修心之人,如果是无福之人,见明师会错过,见明师会执著,不肯谦让,不肯诚心学,盲修杂修怎能成?


很多无福之人碰到好的法门,当面跟他讲都会错过,就是因为他拥有一点点小聪明,但他却丢失了“智慧资粮”。

记住,修来的福德不容易保持,要有智慧资粮,才能让你福德庄严。


妄语之人无明起,

装傻之人变真傻,

装病之人真生病。

改变一切放下心,

真修实修好心情。


拥有福德资粮要有悟性基础。很多人好不容易学到佛法,也拜佛念经了,然后求什么都当场显灵,因为他的福德还有。等到他的功德都用完了,他会想“怎么越求越不灵”,他增长了无明的贪欲,以为菩萨不管他了,认为自己烧香、供水果怎么不灵了,让自己陷入了迷惑当中,慢慢地对菩萨越来越不尊敬,起了退转之心,从而这么好的佛法就被他因为修行的障碍而丢失了。丢失的不只是智慧,而且还有福分。所以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珍惜珍惜吧!


过度追求贪欲害,

修行路上遇障碍。

堕落此生寻佛难,

红尘六道轮回转。


因为很多人最初贪欲缠心,觉得菩萨有求必应,这种贪念,把菩萨的慈悲当成了无休止的索取交换条件。


执著之人无自性,

认真学佛找自性,

脱离红尘现佛性。

抛开人间真假情,

才能找到真佛性。



拓展学习摘要


1️⃣对别人好就是植福


2️⃣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


3️⃣如何福慧双修,善事和功德都要做


4️⃣关于“福报从利他而来,智慧从忘我而来”


5️⃣如何解脱烦恼;福分和智慧是守戒得来的


拓 展 音 频 合 集


1、对别人好就是植福

- wenda20170430A20:26


听众问听众问:您经常教导我们“要福慧双修,要植福”。请问师父,怎样才能修福、植福呢?


师父答你多种福田就是植福。你对人家好、帮助别人是不是植福?(是的)你对人家好,人家就会对你好,你不是在植自己的福气吗?一个人植福是什么?植福就是不停地对人家好。你不停地对人家好,人家就不停地对你好,你就种下福田了。因为你给人家福,让人家感觉到有福气,人家一定会让你有福气。对老婆好,老婆对老公好,一样道理。对爸爸妈妈孝顺,爸爸妈妈会倾注自己全部身心,哪怕老了也要替你领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2、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

  -wenda20170625B12:16

师父答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有福气的人才能闻到佛法,有道德的人才能接触到善人和善知识。师父跟大家讲,心常慈悲,这个人就有怜悯心,心常狠的人,怜悯心就没有。“常为他人想,此为无我相”,经常为别人想的人,这个人就是无我的境界了。学佛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功德不齐备,你就没有境界。经常做功德的人,他就有境界。为什么菩萨叫我们要慈悲?就是要积累功德。我们随时随地要懂得众生皆具佛性,对别人要把他们看作未来佛,对自己要严格,不要让自己犯错。


3、如何福慧双修,善事和功德都要做

 -wenda20151220A10:59

听众问:师父辛苦了,请师父开示几个问题。师父现在的弘法脚步越来越快,很多同修都想知道如何求菩萨、如何修才能让我们今世就能修到这个福报,可以跟随师父多多地弘法?


师父答很简单了,福报是怎么来的?福报靠两种,一种是人间,自从你到了人间之后,你上辈子所修,带来的;还有一种福报,它是后天所修、所为而来的。现在实际上就是这样,你要好好地修,首先你自己要懂得,修得好的人他福报才多,修得不好的人他上辈子没修,他这辈子福报就不够。所以有些人经济上比较好,他能够多放生,能够不生病,能够到处跟着师父弘法,这也是一种福报;有些人就比较苦一点,苦一点的时候就是他上辈子自己本身就没好好修,福报不够,所以他这辈子要去多修福报,人家有福报他要先修福报,然后才会修功德。你要想想啊,一个人连福报都没有哪来的功德啊?所以过去为什么人家说比较有钱的人、比较有地位的人,为什么他越求越灵呢?因为他前世有福报啊。听得懂了吗?(听得懂)比方说他有钱了,他去度人家,人家愿意相信。比方说现在很有名的大企业家,如果他说“大家学佛”,那很多人就会相信啊,他说“我就是学佛修心,我有这么多的成功……”那更多人去学佛了,对不对啊?我就举个例子,听得懂吗?(听懂了。比如说前世可能福报上修得不是很好的,那今世的时间和经济不是太好的同修,他们这辈子怎么求菩萨、怎么修才能现世报啊?)很难的,很难的。不要说是现世报了,他的福报不够,再不努力精进的话,他基本上就是……比方说他的钱财各方面不是太富有的话,他只能多做法布施啊,法布施而且比财布施还好呢,对不对啊?(嗯)比方说他不能参加法会,同样他可以跟亲戚朋友……他也可以度人,对不对啊?(嗯)是这个概念。比方说你财布施不行,你法布施、无畏布施总可以吧?这样精进的话,他下辈子就成功了,或者这辈子能修成,否则的话他再去求福报,把自己做来的功德换成他的福报,好了,功德又没了,用福报再去做功德,那你什么时候能够跟人家比?就是一个小生意的人怎么能做成大生意啊?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最好穷人不要去求福报,直接做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就可以了嘛,你没钱你做什么财布施啊?你这样的话不是给自己找更多麻烦吗?你饭都吃不饱,你还把饭给人家,那你不是饿死啊?人家家里有很多的米饭,人家可以供应出来给别人吃,对不对啊?(嗯,对。师父,那今生怎么样福慧双修?)要求是“福慧双修”。“修福”是多做善事,“修慧”那就是要多做功德,就是这两个(哦,就是善事功德一块做)对啊,很多人虽然在修心,不肯做善事的。举个简单例子,马路上要饭的人你肯吗?很多人这里嘴巴里念经,看见人家要饭的人理都不理的,口袋里挖几个钢镚儿都不肯拿出来的(嗯,对)你说这种人他今世怎么会有财运啊?他怎么会有善德啊?他觉得“我已经很少了,很穷了,我再这么弄出去的话我更穷了!”实际上你说弄个五分钱、一毛钱、一块钱、两块钱的话,你会穷吗?(不会的)好了,就是这种心态了,还有很多人还说“哎呀,这种人这么不好,你看他跪在地板上,怎么怎么……”你去跪跪看啊,对不对啊?(对的)“啊,他们是乞丐帮”,“啊,他们开宝马”,几个人啊?真正讨饭的有几个人开宝马的?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开宝马,你说所有的人都开宝马啊,那么如果大家都开宝马,大家都不要修了,大家都去做乞丐好了,这种东西都是以偏概全的。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诽谤别人他能成功?他就是用一个点来覆盖一个面,误导人家(对)


4、关于“福报从利他而来,智慧从忘我而来”

 ——wenda20170604A31:34 

听众问 “福报从利他而来,智慧从忘我而来”,请问这句话对吗?如理如法吗?


师父答对。福怎么来的?你对人家好,你利益众生了,你就有福报了(嗯)“智慧从忘我而来”也对啊。智慧怎么来的?你没有自己了,你就是别人了,那你这个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利人不利己的,没有自己了,所以你就没有痛苦了。没痛苦的人不就叫有智慧吗?


5、如何解脱烦恼;福分和智慧是守戒得来的

 ——Zongshu2017120707:29

师父答其实一个人学佛就像自我治疗一样,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所以才要学佛,就是在治疗自己的心灵。怎么样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平安,不要去烦恼,不要去忧郁,这本身就是一种修为。怎么样能够让自己脱离烦恼呢?要用菩萨的正知正念、正知正觉。做人,把人家往好的地方想。要清净。要记住,一个人福分怎么来的?福分就是守戒来的。智慧怎么来的?智慧是守戒得来的。很多人说:“人家有智慧,我怎么没有?”人家守戒律,你守吗?人家有福气,人家不做坏事,人家守戒。一个人的福分怎么来的?守戒得来的。戒律本身是给每个人一个锻炼的机会。

一、师父每日B.H.F.F-《白话佛法》》互动答题。


1、“妙法修心”有很多方法,想“解脱轮回”,要学会“(    )”。没有福气怎么能够闻到佛法;同样,没有智慧又怎么能够修得好心?而且要了脱生死,必须要(   ),那一定要佛理和(  )相结合。单单念经、懂理论,自己没实修是很难修成的。


2、修福必须要(    ),享福之人无智慧。修慧必须要(     ),无福之人难(    )。有福有慧才能行,福慧双修见(    )。


3、不但要“福慧双修”,还要“(   )双运”,入世度众,才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启发自身的(      )。所以我们要(    )双修,广种(     ),累积功德。


4、“有求必应”是(   ),没有(    )怎“必应”。错过佛法太后悔,今生难把(   )归。


5、学会摄受自己的(   )心,去除(     )之心,福慧要双修。要想修得好、能修成功,必须下苦功,并有(    )的指导。


6、记住,修来的福德不容易保持,要有智慧资粮,才能让你(     )庄严。拥有福德资粮要有(    )基础。


7、执著之人无(   ),认真学佛找(   ),脱离红尘现(    )。抛开人间真假情,才能找到真(     )。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福慧双修  明心见性  实修


2.修慧  修福  修行  本性


3.悲智  福慧  福田


4.善法  功德  佛性


5.慈悲  我慢  师父


6.福德  悟性


7.自性  自性  佛性  佛性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3《学佛修心的目标(一)》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学佛(   )就像我们准备考大学,往生(    )就像要考进世界顶级大学:哈佛或牛津,就大多数人而言,这个难度系数太高。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国内名牌大学、国家普通大学和省会大学,也就是(   )、(   )道及(    )。

2、所以我们学佛修心就要心想着最高标准,眼睛盯着现实的目标——(     )。 

3、(     )上得越高,留在天界的时间就越长;越接近(    ),下来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我们每人都要力争(    )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1.修心  极乐  天界  阿修罗  人界


2.天界


3.天界  人界  上游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第二册】


1、有时一对别人评论,就有因果。

2、知因懂果,每天不懈的努力;学佛后稍不留神就退步了。

3、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像不像菩萨,烦恼多不多,精进不精进,菩萨靠自觉。

4、对人家的事要像自己一样,对人要有公心,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有杂念,杂念不除,越想越烦,想多了就会难过。


幻灯片20.jpg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男听众有同修总会遇到很多善缘的人,也能度到很多人;有的同修周围的环境度人就是很少、很慢,这是跟他前世的善缘福德有关,还是跟他今生的愿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跟他今生愿力和上辈子的福德都有关系(哦。那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度人比较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改变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很简单,发心啊,现在有网络度人啊!多写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佛言佛语发给人家,让人家先有兴趣,好好度人,这都是方法,都是妙法(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28 21:31 , Processed in 0.07555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