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善恶俱不思”?
【问】您博客上讲的“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关于“善恶俱不思”,尤其是这个 “善”,我理解就是“不要执着行善,要纯善、没有目的的善”,对吧?
【答】对!最近很多人来问这个问题。台 长这次在青年团解释了一下,实际上这是一个境界问题。
比方说一个人说我要去做点好事,算不算好事?算好事。你脑子这么想了。如果是菩 萨做好事还会想吗?菩 萨出来就是好事情。菩 萨不会去想“我要做好事”。因为你不做好事,所以你要想到“我要做好事”。
菩 萨出来就是好事情。佛菩 萨救人大慈大悲,用不着去想,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你说是坏事吗?要想一想,菩 萨才会做好事嘛(对)这就是境界问题。
比方说你今天帮助人家你看见一个老妈妈突然摔下去了,有两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学佛很好的人,马上很自然的就去扶她了;边上的人说:“嗯,这个老妈妈马上就要摔倒了,我必须学习菩 萨,我要做好事,我现在上去扶她。” 那个已经到了境界了,另一个还是在学呀!呵呵(知道了)。
WD 20120406
2、如何理解“善恶俱不思”和“善恶不分”
【问】如何理解“善恶俱不思”与“善恶不分”?
【答】“善恶俱不思”这个就是修到一定的境界的人才做得到的。
“哎呀,我不能做恶事,我要做善事”,就是一般境界的人。如果一个好人境界高的话,第一,他不会去想恶的;第二,他是一个好人,做出来事情当然好事。他不是坏人,不是恶人,还要去想“我来做件大好事吧”?不要想的,俱不思嘛,你如果今天还想“我要做点好事”,说明你还有恶。
(还有一个“善恶不分”)。
善恶不分,简直比人道还在下道,人家说善恶不分的人跟动物差不多(对)给他吃点,他就跟着你跑了。你看现在很多的男人只要有钱,他什么脸都不要;很多的女人,你给她钱,她马上就什么事情都肯做了(明白了)。
WD 20200821
3、把善恶分得太清,会否产生瞋恨心、增加业障?
【问】有的人觉得自己黑白分明、嫉恶如仇,而且非常正义,这样是不是也算是把善恶分得很清楚?也容易产生瞋恨心,增加业障?
【答】要看的。如果你的境界只是到护法神,你是对的,你这人是正义感十足;但是你要做菩萨的话,就要变成慈悲了,你就不要把善恶分得太清楚,把善恶一切都看成是缘分了。
境界不一样,当然你的理解力也不一样。哲学就是讲这个,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问题,就是哲学。你是菩 萨,你是佛,当然带着慈悲看世界了;你今天是护法神,就带着嫉恶如仇看世界;如果你今天是人,根本看不出什么叫恶、什么叫善了(明白了)。
WD 20180909
4、善恶俱不思,才见本性真
不要去想,意思就是做好事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不要去想,我今天去帮助别人,要想吗? 今天像你们这些孩子来了,帮人家把板凳放好,看见别人打招呼,还要去想吗?“哎呀,我是学 佛人,我必须合掌,我看见佛友必须要尊敬他。”你要想吗?
“善恶俱不思”,自然出来了。恶的想都不去想,这种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作为一个人,能不能去想啊?不去想。好的东西要想吗?也不要想,自然在心中有了,就出来了,叫“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那你才是菩 萨。
B 10-25 《善恶俱不思 才见本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