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学习
查看: 2977|回复: 0

真修实修128|梦到自己有法号;有关“无我”“无心”的哲学观(WD 20181019 )

[复制链接]

138

主题

138

帖子

1447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7
发表于 2022-2-16 17: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音净心 于 2022-5-16 11:04 编辑

真修

实修



真修实修

梦到自己有法号

有关“无我”“无心”的哲学观

                                                           



听众同修现实中正在酝酿写出家申请,梦里去了一座寺院,受到法师的热情接待。同修问法师:“你们寺院出家的法号排到哪个字了?”法师写了一个“山”字。同修不理解,法师赶紧写下了“了却世间万缘——释了缘”。同修梦里不太满意这个名字,法师又说:“‘释了缘’这个名字多好啊,了却世间万缘。”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是如菩萨,一尊是弥勒菩萨,还有一尊忘记了名字。请师父开示,法号“释了缘”是提醒同修放下世间万缘,早日出家修行吗?


师父对啊,已经跟他讲了。“释了缘”就是有法号了。一个人虽然没出家,但是他有法号的话,说明他上辈子跟菩萨很有缘分。叫“释了缘”的法师很多的(对,是很多。同修问法师出家的辈分排到哪个字,法师写了“山”字。是什么意思?)跟他上辈子在这座寺院里的法号或者跟他的师父有关系(明白了)现在某禅院的住持就叫“释了缘”,说不定这个同修跟他还有缘分呢。


(明白。现实中同修已经基本放下亲情、爱情了,有时候触景生情,还会对父母动心念,起一丝留念之情,然后护法神晚上就会来提醒。请问师父,是不是修到后来,对人间所有虚幻都不应该入心,要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当然,这是高境界。无所住而生其心,已经到了一种超凡成圣的境界了。有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人间,你根本没有超脱(师父再讲几句吧)你问得境界高,我就跟你讲得境界高。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所住和无所住,有为法和无为法,讲的全部都是哲学。你用心做和没有用心做所产生的果是不一样的。有心、无心,万物唯心造,你连“心”都没了,那你不是境界很高了吗?你今天做什么事情还有“心”,你当然就是没有解脱,你还是沉浸在迷茫当中


(明白。师父说的“无我”就是“无心”,是这样理解吗?)对啊。“我”都没了,哪有“心”啊?所以很多人说“你今天坚定信心”,那你还有“心”,你是刚刚开始。你要是已经从幻觉当中真正解脱出来的话,你就不一样了。


《楞伽经》里边讲“自生解脱想,而实无解脱”。你只要想解脱,你就是还没解脱;等到你根本想都没想解脱,你已经解脱了(明白了)自己产生想解脱的想法,实际上你还是纠缠在各种因缘中,没有解脱。就像照镜子,虽然能够看见镜中的人,实际上镜中人是不存在的,你脸拿开,镜子里哪有人啊?你看见镜子里那个人,你说“我不想看见人”,你说镜子里那个人是不是人?是不是你?是你,但是这个“你”又不是真实存在的你,是一个虚幻的你,因为你离开镜子,镜子还是空的。“实无解脱”,当你还想解脱的时候,你实在没有办法,还在解脱当中。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的,不开悟的人才说自己开悟(对对,所以师父要我们借假修真)假过头了,还是……


(明白。他这个梦里说: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叫如菩萨,如菩萨是什么?)如菩萨就是如来佛,如来本身已经称为佛了。为什么叫如菩萨?就是说还没有成为如来之前的菩萨。如菩萨实际上就是如菩萨的初心,如菩萨进入你初地的心态——像菩萨一样,进入初地、二地以上心态,你就是像菩萨一样。“如菩萨”就是像菩萨一样。


 WD 20181019 

心灵FM

真修

实修


延伸阅读

1师 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问】师 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 方 极 乐 世 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


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 方 极 乐 世 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 “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 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答】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


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


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 萨的境界。也就是说菩 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听懂了。师 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


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


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


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


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 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 萨?只是一个小时菩 萨、两个小时菩 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 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WD 20200419  



2、管好自己这个心,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 “妄心不起”,你今天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起贪念和妄想得到的念头;“恒处寂灭之乐”,就是说你恒常处在寂灭(就是一种平安、安静)的快乐中。




如果你妄心一动,就会被荆棘所刺伤, 所以经上说“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学 佛人就是要管好自己这个心。所以真正学 佛的人,修行修心、修心修行, 离不开这个心,所以管好自己这个心,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新B 71《一念智 即般若》



3、如何理解“无心就是佛”


【问】师 父在法会期间提到“知足是富贵,平常是高贵,无事是圣,无心就是佛”。我们要如何理解“无心就是佛”?请师 父慈悲开示。


【答】无心,就是没有贪心,没有恨心,没有愚痴心,你不就是菩 萨了?是佛吗?你没有恨人家的心,没有嫉妒心,对不对?它指的这个“心”,无心就是把人间一切不好的杂念全部去掉(明白)。



ZH 20180316 



4、放下自我,一心为众生,才能成就空性无我


放下自我,一心为众生,才能成就空性无我。


不被欲望所控制,

不被杂念所左右。

放下解脱好好修,

想得通来无烦恼,

想不通来生烦恼。

自主烦恼靠精进,

解脱烦恼用恒心,

放下烦恼靠念经。

无烦无恼清修好,

远离烦恼没果报。


看破放下,等于你的心看到了晴空万里。解脱烦恼,等于你的心得到了阳光普照。


师 父每日佛 言 佛 语20210417《同体大悲》 



5、我们学 佛人无心,要有所思——“我虽然对这件事情无心,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接受教训,我下次不再这么做了”


学 佛人要无心,就是心无所属。“无心”是什么?很多事情都不要往心里去,人家骂你、讲你、对你有看法,你不要往心里去,这就是无心。


第二,无心不是无所思。精神病患者没心的话就是没心没肺,这个人脑子不去记,所以还会做错事情。我们学 佛人无心,要有所思——“我虽然对这件事情无心,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接受教训,我下次不再这么做了”,那么就成功了。


如果你今天“无所谓的,这个事情发生就发生了,那个事情发生就发生了,被人骂几句,没有反应”,这不叫无心,这是赖皮。真正的无心是有所思,“我下次不能再做错事情”。


B 11-27 《心火须灭 本性始静》


心灵FM


更多精彩


>>   真修实修专题   <<

点击进入|自动更新


  点击下方按钮打开更多  


修心修行

婚姻情感

素食人生


风水运程

事业成就

佛法人生


学业教育

人际相处

玄学命理


每日功课

法门介绍

专题汇总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法界心

GMT+8, 2025-10-29 02:50 , Processed in 0.06432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