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 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问】师 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 方 极 乐 世 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
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 方 极 乐 世 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 “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 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答】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
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
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 萨的境界。也就是说菩 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听懂了。师 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
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
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
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
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 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 萨?只是一个小时菩 萨、两个小时菩 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 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WD 20200419
2、管好自己这个心,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 “妄心不起”,你今天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起贪念和妄想得到的念头;“恒处寂灭之乐”,就是说你恒常处在寂灭(就是一种平安、安静)的快乐中。
如果你妄心一动,就会被荆棘所刺伤, 所以经上说“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学 佛人就是要管好自己这个心。所以真正学 佛的人,修行修心、修心修行, 离不开这个心,所以管好自己这个心,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新B 71《一念智 即般若》
3、如何理解“无心就是佛”
【问】师 父在法会期间提到“知足是富贵,平常是高贵,无事是圣,无心就是佛”。我们要如何理解“无心就是佛”?请师 父慈悲开示。
【答】无心,就是没有贪心,没有恨心,没有愚痴心,你不就是菩 萨了?是佛吗?你没有恨人家的心,没有嫉妒心,对不对?它指的这个“心”,无心就是把人间一切不好的杂念全部去掉(明白)。
ZH 20180316
4、放下自我,一心为众生,才能成就空性无我
放下自我,一心为众生,才能成就空性无我。
不被欲望所控制,
不被杂念所左右。
放下解脱好好修,
想得通来无烦恼,
想不通来生烦恼。
自主烦恼靠精进,
解脱烦恼用恒心,
放下烦恼靠念经。
无烦无恼清修好,
远离烦恼没果报。
看破放下,等于你的心看到了晴空万里。解脱烦恼,等于你的心得到了阳光普照。
师 父每日佛 言 佛 语20210417《同体大悲》
5、我们学 佛人无心,要有所思——“我虽然对这件事情无心,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接受教训,我下次不再这么做了”
学 佛人要无心,就是心无所属。“无心”是什么?很多事情都不要往心里去,人家骂你、讲你、对你有看法,你不要往心里去,这就是无心。
第二,无心不是无所思。精神病患者没心的话就是没心没肺,这个人脑子不去记,所以还会做错事情。我们学 佛人无心,要有所思——“我虽然对这件事情无心,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接受教训,我下次不再这么做了”,那么就成功了。
如果你今天“无所谓的,这个事情发生就发生了,那个事情发生就发生了,被人骂几句,没有反应”,这不叫无心,这是赖皮。真正的无心是有所思,“我下次不能再做错事情”。
B 11-27 《心火须灭 本性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