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
我们听到过一句话“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佛的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就是为了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让众生能够解开自己心中的结,示现佛性,开悟佛性,然后进入佛的知见,使众生破除无明烦恼,拥有众德(就是使每一个人都拥有佛性本来拥有的道德,因为现在的人都没有很多道德品质,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犯罪,就是道德问题),离苦得乐。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纪念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2.大成就者得大智慧,大智慧者才能救度众生
Shuohua20140815 33:40
男听众:师父,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弟子想问一下师父,是不是一位佛或者大菩萨下来弘法、弘扬法门普度众生的话,是绝不会像小菩萨或者天人随随便便来,都会用极深的慧眼先观察等到时机成熟、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时候才会来,并且不但自己不会回不去,还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使命让正法住世呢?
台长答:你讲得完全正确。这要看大的和小的,越大的菩萨他越不会迷失方向。举个简单的例子,越大的人他越不会做错事情啊,小孩子做错事情,大人为什么不会做错事情呀?再反过来讲,会飞的鸟他不会掉下来的呀,不会飞的鸟才会容易掉下啦,这还不明白吗?刚刚成佛、刚刚成菩萨说跟着大菩萨一起下来弘法度人,好了,到了人间吃喝玩乐,回不去了。你说大菩萨、佛陀当年到人间他会回不去吗?观世音菩萨做妙善公主她会回不去吗?济公活佛跑到人间来做一个和尚,你看看他这样人家还骂他是疯僧呢,人家是活佛呀,你看现在回去了吗?大成就者得大智慧,有大智慧者才能救度众生,就这几句话你好好记住(好的,因为现在很多人修心灵法门,但是对于法门或者对于观世音菩萨信心不足,弟子就想起一句话,心经里面有一句话“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是不是罣碍心越少越容易有信心、越容易开智慧、越不会被困难吓倒,就能够一门精进地勇往直前呢?)对啊,罣碍就是人间的东西想得太多,人间东西想得越多天上东西得到越少,人间东西想得越少你在天上东西得到越多(好的,感恩师父开示)
3.想成菩萨必须要心系众生
Shuohua20170505 09:10
男听众:师父,大菩萨都是心系众生才能成就佛道。我们学佛修心,想成为菩萨,必须要心系众生,是这样吗?
台长答:必须的,你想成菩萨,必须心系众生。你们学学师父就可以。你看看我,我不能不救啊,我知道这个人间是五浊恶世,但是师父必须要救。就是因为有五浊恶世,才有给你做功德的机会,你如果在菩萨道,有什么做功德的机会?为什么菩萨在天上想成佛,必须到人间来救度众生?没有五浊恶世给你这个机缘,你都不能来救人。救苦救难,你要到苦的地方去救,你要到有难的地方去救,对不对?永远不着火,你说消防队有什么用?(是。比如有的同修学佛修心,他只是为自己念经。为自己,他只是小我,没有帮助别人、救度众生,这样他能成为菩萨吗?)他照样成,成阿罗汉,他保自己的话并不是件坏事。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嘴巴里整天说“我要帮助别人,我要帮助……”但是又做坏事又帮助别人,和一个从来不做坏事、也不帮助别人的人,你说哪一个人更好一点?(不做坏事)再举个简单例子,有一种洗洁精,什么脏的东西都洗。一件白衬衫一会儿弄上墨汁、一会儿洗,和一件从来没有脏的东西上去过的白衬衫,你说哪个更干净?(从来没有脏东西上去过的更干净)就这么简单(明白了。其实,师父,我们真的要向您学习,要心系众生,要帮助别人,不要自私自利)太自私自利了,每一个人一到自己的事情上,马上自私,小脑筋马上出来,没办法的,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所以自修自得吧。
4.佛陀出生时七步莲花
Wenda20170728 02:33
女听众:梦到听到心经,然后地上瞬间长出来花朵。
台长答:莲花。你看看,佛陀生出来走了七步,脚底生莲,七朵莲花,很厉害,不得了的,非常好。
5.人成即佛成
有一个学佛人来问禅师:“禅师,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做佛啊?”禅师说:“不指天地。”那个人不懂,继续问:“为什么不指天地?不是说万物同体、天地同根吗?”禅师淡然地笑:“因为唯我独尊。”佛本来就是智慧圆融觉者的代表,佛陀曾经讲过:众生皆具佛性,众生皆能成佛。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只要好好地去探索学佛修行真正的意义,你就能成为觉者。所以我们不靠天不靠地,靠我们在人间顶天立地做人。记住了,太虚大师说过“人成即佛成”!(掌声)
--新加坡法会开示20170216
6.佛陀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含义
佛陀当年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很多人说:“佛陀怎么生出来就说‘唯我独尊’呢?”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是佛陀呢,其实佛陀已经是明心见性,他是佛啊,他到了人间,很清楚自己是佛,他见到了自己的佛性,所以他才敢讲“唯我独尊”,因为他认识的不是自己这个小孩子的肉身,而是认识了自我的本性。师父要你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本性,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你也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我是佛”,只要你好好地做佛的样子,你就是一尊佛,你就是开悟了。 佛陀讲的“唯我独尊”,并不是指的他肉身的“我”,而是指的他自己的“性”。佛性是谁呢?佛性就是自己本身的“我”,本身所释放出来的佛的光明。所以,佛的自在就是开悟,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了,有菩萨、有佛保佑,这个时候你就找到了自我,自己有感觉了,你就是一个悟者,其实你就是皈依了自己。很多人什么都不怕,就相信佛菩萨一定会照顾自己、帮助自己的。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从来不害人,为什么我不怕?因为我的心中有佛,我有依止。
--《白话佛法》第十一册第48篇《认识自我的本性》
7.佛陀舍弃王位、割爱辞亲出家
有的人说:“我们学佛后跟爸爸妈妈接触少了,我们孝敬他们也少了。”这对不对?正相反,只有这样,你才能救度成千上万的爸爸和妈妈。难道别人的父母亲我们就不应该去救吗?难道我们就只救自己的父母亲吗?这就是大爱和小爱的区别。佛陀当年在皇宫里完全可以做他的太子,有那么多的妃子,有那么多的莺歌燕舞,他逃出城墙,为我们世人发现了这条路,你说,他的妻子痛苦不痛苦?他的爸爸妈妈痛苦不痛苦?但是想一想,我们现在幸福不幸福?有多少人离苦得乐了?如果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世尊,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学佛吗?哪有佛法在人间? 要懂得爱护自己的慈爱之心,要舍去自己的小爱。为自己的父母可以做事,但是为全世界的父母我们要做更多的事情。今天,师父实际上也很伤感,今天是佛陀的出家日,你们坐在下面的很多人修得真的很差,没有很多时间给众生,每天为了自己在奔忙。想想佛陀,舍弃这么多的名利,找到了这么好的一个佛法给我们传到今天,我们应该觉得很羞愧,对不起佛陀。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让我们懂得慈悲别人,而我们天天就只知道自己,我们哪有一点爱心?天天还活在瞋恨心当中,你们自己拿自己的佛心出来,比一比,对一对,你们还是活在人道。
--白话佛法第十二册第10篇
8.念经时看见佛陀苦修行的情景
Wenda20141026B36:07
女听众:师父,昨天我在念小房子的时候也不懂为什么就看到蓝天,然后坐在很多大树下,然后就好像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那里,就是他苦修行的时候,我看到他穿着很破的袈裟,身体很瘦很瘦(嗯)然后我就差一点流眼泪,是不是我也是在苦修行啊,师父?
台长答:这个是什么知道吗?说明你跟佛陀过去一定有过缘分的,你一定跟着佛陀修过,所以你这辈子才能闻到心灵法门。我可以告诉你,佛陀当年在印度的时候就这样子的,你刚刚的描绘就是这样的。佛陀很可怜的,穿瘦得不得了的衣服,人也是非常瘦(对,很瘦。然后我就觉得奇怪,是不是也在说我自己现在也是在苦修行?因为师父在同修的梦里面要我一天念三四张小房子,我现在已经可以达到一天念5张小房子,所以昨天我在念第5张小房子的时候就看到佛陀那种很可怜的样子,他在苦修行,让我很感动,我也不懂什么意思)那是你看到过去,你看见佛陀印度的时候,所以你肯定做过印度人(对,我有看过我自己穿过那个印度的那个……我是一个女的,胖胖的)对,说明你过去的时候印度很好,现在印度人的基本素质都在下降,大家都为钱、为欲望所利诱(对)明白了吗?所以你那个时候是印度人,虽然你胖胖的,但是你很好。
9. “佛祖拈花一笑”蕴含的禅意
Wenda20160306A27:07
女听众:师父,“佛祖拈花一笑”,这其中蕴藏的禅理是什么?
台长答:“佛祖拈花一笑”,比方说很多东西可悟不可言,心中可以开悟、可以知道,但是不能讲出来。像你们有些孩子不懂事情讲出来的话,台长有时候也只能笑笑,回答不出来啊!像你们问的问题太傻了,你们有时候问的问题、做出来的事情,你说我能说什么?就像菩萨一样,你们人跑得去“佛陀,我这个孩子生出来,我以后就不生了,我知道什么叫苦了”。佛陀只能“拈花一笑”了,你不开悟啊!你不开悟,他只能笑啊。他跟你凶啊?(笑看世间人,觉得太可笑了)太可笑了。很多人跑过去求菩萨的时候,佛陀只能笑啊。“佛陀,您给我中六合彩”“佛陀,您给我当官”“谢谢啊,佛陀。您帮我怎么……我的孩子就好了”“佛陀您……”不笑?他心想几十年你们很快就没了,为什么还这么执著地去追求呢?
10.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时已是开悟者
Shouhua20180420 15:48
男听众:师父,修行人成就,一般先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再修到菩萨道,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依次往上修。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觉悟成佛,没有经过阿罗汉、菩萨的果位过渡,这是何因呢?
台长答:首先你这个好像历史上有点偏差,实际上他是苦修了好几年,然后再慢慢地觉悟。觉悟实际上时间不长,跟这个苦修都有关系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了)实际上在菩提树下他已经是开悟者了。你想想看,佛陀当年在这个菩提树下悟出了什么,他后来放弃了苦行的生活,他真正地一下子……就是因为他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他就明白很多的道理,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实际上在这么多时间当中他已经完全开悟。
11.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正觉后,最终决定一生弘法度众
好,师父接下来就想跟你们讲,佛陀在正觉以后,就是觉悟之后,他想起:“哎呀,我已经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我应该去救度众生啊,这是大事的因缘啊!”佛陀想救度众生。他自己想:但我证悟的真理和世界上的人错觉所见相违背的,不一样的。世人所沉迷的快乐(你看人间吃喝玩乐的时候)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但是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这种欲望,吃喝玩乐,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什么都满足)我了知是不实在的。”那是不实在的,因为没有一个你得到的东西是永久的。佛陀说:“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佛陀明白的这个世界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却不能相信。”人们不相信啊,佛陀跟大家讲:“哎呀,这个世界是空的啊!”他说:“啊,我房子是假的吗?不是空的,是真的啊。”他们不能了悟这个实相。佛陀说:“人都会变化,无常都会随着我们的时间而很快地到来。”但是“没有啊,很好啊”,就这样。所以佛陀说,我所正知正觉与世人的偏邪私欲都是相违的,就是跟人想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为什么法师能够舍下自己的一切私欲,能够成就道果,而我们人就不容易舍下自己的名闻利养,我们人天天想要很多东西。所以佛陀说:“我所正知正觉的与世人的偏邪、私欲都是相违的,不一样的,一切众生都是沉沦在贪瞋邪见的深渊当中。”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的吃喝玩乐,沉迷在这个里边,实际上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一切都是不实在的,它很快就会离你而去。佛陀心想:怎么样能够让他们了解这甚深的微妙的解脱真理?有很多的经文当中写到这里,后面一句就不写了,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后面,佛陀还有一句话:“我还是涅槃吧。”佛陀就是说看到这个世界上没办法救啊,这么可怜的人啊,都不一样的,你这么想,他那么想,他那么想,你这么想,你认为的幸福,他认为的痛苦,人所认为的幸福,佛陀知道,这都是无常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啊。所以佛陀说:“我还是涅槃吧。”实际上佛陀不是逃脱,佛陀是:唉,我还是自己能够明白这些道理,我就涅槃。这时候天空出现了大梵天神(很高的一个天神),向佛陀敬礼祈求。所以现在人家说敬礼,实际上敬礼就是过去说大的神、大的仙跟菩萨尊敬地行礼,叫敬礼。大梵天神就向佛陀敬礼祈求说:“佛陀,若无佛陀的真理之光,世间将永远黑暗,若无佛陀的法雨甘露,众生将无法解脱。请求佛陀本着救世的大愿传播法音,让迷途的众生早日回头,登上觉岸。”佛陀一听啊,欢天喜地地接受天神的劝请,打消了涅槃的意念,而以一生的光阴度化着有缘众生。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纪念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12.像出家人一样守戒、精进、忍辱负重地修,定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Wenda20180107A 19:52
女听众:师父,因为我的年龄比较大了,和年轻人比起来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我非常想……有出家的念头,这样的念头是不是不好?
台长答:实际上出家有两种,一种是身出家,心也……当然最好是“身出家、心出家”;还有一种“身不出家心出家”。如果以后有条件,就身出家更干净一点,因为有戒律,戒律更严格。你看那些法师,戒律比我们普通居士的要严格很多(对)所以他们也是非常非常努力的。如果有条件,以后可以“身出家、心出家”;如果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就算在家中,也要“心出家”,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守戒,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好好地学,这样的话你一定会成功的,你相信师父。只要按照出家人的这种戒律、精进、忍辱和负重这种心和般若智慧这种心来好好地修,你以后一定会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到我们的心灵净土的。因为心灵净土就在西方极乐世界边上,都可以去的(希望师父到时候多多托我一把,让我上去)你放心了。我告诉你,大概在去年,有一个人走之前不停地叫,结果师父也去了,去送他,就把他推上去了。所以有时候我虽然不在你们身边,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够修得好,你请观世音菩萨,有时候师父就会过来助缘,就把你推上去。所以你根本用不着担心你走的时候是不是师父在身边,因为法身可以过来嘛。任何高僧大德,只要他是正能量的,都有法身(明白了)
13.念念是佛,步步是道
Wenda20160408 23:37
男听众:师父,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晚上,同修突然有一个意念,出来一句话“念念是佛,步步是道”,感觉很殊胜,请师父开示一下吧。
台长答:这白话都讲给你听了,每一个念头出来,不管什么念头出来,都是要念着佛,也就是说你的念头出来就要像佛一样,就要慈悲,要善良,要做好人,不能有一点点不如理不如法;“步步是道”,每一步走出来都要走在正道上,每一步都要走到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