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惠心 于 2021-9-19 19:51 编辑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7月2日)
《白話佛法》
《品格和人格》(上)
帮助别人就是有道德,雪中送炭的人那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锦上添花的人那是众生相,所以真正能够帮到人家,是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出手。 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兄弟受难了,弟弟主张向父亲资助发家的一个银行家求助,因为这名银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报恩。哥哥则认为应求助于在生意上曾经资助自己家族起步的另一位木材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分头行动,从此失去联系。 多年后,由木材商冒死相助逃到日本的哥哥回国寻找弟弟,发现弟弟全家早已死亡。
最后哥哥从档案中找到了举报弟弟藏匿处的电话记录,打电话的人,正是那位银行家。
于是哥哥感叹道: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他还会再帮助你。你帮助过的人,他不一定会回报你。
这就是现在人的心。锦上添花那是虚荣者,实实在在雪中送炭那是真的帮助别人。你要是用心做事说话,你不可能在人家落难的时候不帮助别人,菩萨永远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佛法的精神,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人伤我痛,别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别人受难就像我受难一样,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
锦上添花不为难, 真心实意雪中炭。 人伤我痛同体悲, 救度众生大无畏。
受人尊敬的人,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受人尊敬的人,是没有目的地去帮助别人。有目的地去帮助别人都不好,一个人嘴巴讲的再好,你一定要看他实际做的怎么样。
人跟人的接触,实际上就是素质高低的对比。一个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的人,实际上就是人格高。“人格”师父讲过的,“格”实际上就是格数,一格、两格、三格……你到底属于哪个格(档次)里面的。所以人跟人的接触,你就能体会到对方对你忠诚不忠诚、品质的高雅或低劣。一个人整天讲自己的事情,这个人就是比较自私的人。整天跟你讲帮助别人,怎么样对人家好,这种人就是人格高。
1️⃣佛法是治心之本
2️⃣师父弘法前的为人处世之道
3️⃣如何与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
4️⃣要多帮助别人才能拥有贵人缘
5️⃣如何理解“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6️⃣帮助别人要全心全意,否则会有漏
7️⃣帮了别人就不要后悔,这是做人的原则
8️⃣如何从小塑造孩子优秀品格,培养正能量
9️⃣守时是人品的体现;学佛人不守时就是不守戒 1、佛法是治心之本 - wenda20160429 00:52 听众问:师父好!尊敬的LJHTAI.长,2016年4月23日,全球一千万信众的心灵导师、“世界和平大使”、澳大利亚“太平绅士”LJHTAI.长《玄艺综述》三万人现场解答会在新加坡博览中心成功圆满举行。来自新加坡本土、北美、欧洲、中东、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三万多信众及五十多位法师参加了本次解答会。师父,您给我们大家开示:以后让我们人间要先变成净土,让全世界到处都念大悲咒,让全世界到处都弘扬佛法,因为佛法是我们治理心和治理社会的根本。请LJH台.长说一下,怎样更深入地理解,在当今社会,佛法是我们治理心和治理社会的根本呢?
师父答:佛家是治心之本,所以佛家人心是最重要的。人心好,世界都和平;人心不好,大家都为自己活在自私心当中,慢慢时间长了,这个人就会把自己的这个“精神垃圾”堆放到社会上。每个人都把自己精神垃圾堆放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个世界就变成垃圾桶了。所以垃圾桶就要清理,佛家的思维、哲学就是专门来清理这些精神垃圾的。让人们容易想通、想开,不为自己,为众生;不为自私心,为公心,这样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都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善良,变得越来越慈悲,实际上这就是佛家的“治心”。希望佛陀的精神能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佛法,每一个人都能念经,也是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是我们要弘扬佛法的目的让每一个人想通、想明白,这个世界就充满着光明和虔诚。 2、师父弘法前的为人处世之道 - wenda20160403A 07:38 听众问:师父,您在没有弘扬心灵法门之前是怎么修行的呢?请师父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原来的修行经历吧,我们也学习一下!
师父答:做善人,好好地做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从来不去欺负人家的人;从来不占人家便宜的人,这就是一个修行人。做人实实在在,从小就不要占人家便宜,从小就懂得布施。师父从小就懂得布施给别人,我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人家,我看着人家拿得开心的时候,我就比他还开心,这就是做人(嗯,师父在原来没弘法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行菩萨道了,就是做菩萨的一些事情……)我不敢讲,反正我是做一个能够让人家尊敬的人就可以了。我就觉得一个人做得有尊严,在学校里大家都尊重我,大家都很喜欢我。这就是怎么做?就是你自己舍出来的,对人家都好。人家不肯笑,你多笑笑;人家不肯讲人家好话,你多讲讲;人家不舍得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人家吃,你多拿点东西出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种“慈、悲、喜、舍”。做人就是这样,有什么好讲的,好好做自己的人。为人做得正,天地都会感应;偷偷摸摸做,做这种烂事,天地不容。 3、如何与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 - wenda20170212B 01:43 听众问:师父,我们在人间,在社会上为人处事,一个人的信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作为学佛人而言,我们不要妄语,也不要推卸责任,要勇于担当。请问师父,我们如何智慧地和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呢?
师父答:少打交道,这就叫智慧;你知道他不守信用,你还要跟他打交道,就叫愚痴(那如果是佛友呢?)佛友一样。你知道他不守信用……什么佛友啊?这叫无缘众生。这个人还不好好修,还在妄语,还整天吹牛,吹牛什么?骗人啊。骗人是好人吗?(明白。那就尽量远离,对吧?)对啊,“敬鬼神而远之”,听不懂啊?(好,明白)你不要和他闹翻,也不要和他作对。远离不可以呀?(好的,明白。感恩师父) 4、要多帮助别人才能拥有贵人缘 - zongshu20121206 46:08 听众问: 师父,您看我做人方面……您讲讲我吧。
师父答:做人方面,自己好好修。“站起来蚂蚁一个都不见,蹲下去蚂蚁一大片”,小资产阶级情调,有时候开心得骨头轻得不得了,有时候一下子人都不想活了,这不就你吗?(对对,呵呵)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这样你会损失朋友的,要无我,自私心不要太重。人家帮你是应该的,你帮人家自己心里就不平衡了,一定要懂得多帮助人家。你这个人就是帮助人家不够,自己不大犯错误,这是真的,但是明哲保身,这种人在社会上得不到大家的喜欢,所以你就得不到贵人缘(那我平常要多去帮助人家是吧?)那当然了。帮助人家你还觉得人家看上你了,诶(师父,我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改)好好改,好好地努力,把自己脾气好好地改。有一点娇生惯养,但是你不是这个命。过去,爸爸妈妈对你好的时间已经过了,所以你现在老实一点了。 5、如何理解“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Wenda20180629 45:13 听众问:我们中国有句话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比如一个人坐领导这个位子要有相应的德行,如果品行达不到这个级别,不配这个位子,总有一天会出事。师父能不能从佛学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一下呢?
师父答:今天给你坐一个很高的位子,但是你没有道德……比方说很多贪官怎么出事的?德不配位啊,叫你为人民服务的,你去赚人民的钱了,你道德败坏了,那你遭殃了吧?抓进去了吧?(对。就是不管在哪里,要有这个德行才能坐这个位子,对吧?)对啊。你做爸爸也是的,在家里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你德不配位,你就遭殃了——孩子就不理你了;你做女人的,对自己的老公不好,那你就是德不配位;你做男人的,对自己的老婆不好,也叫德不配位;你做孩子的,对父母亲不孝顺,叫德不配位,必定遭殃;师父在教育你们,你们对师父不尊敬,叫德不配位,没有道德,就会遭殃——赶出去了,逐出山门(嗯)你们要好好地努力,年轻人要懂得德不配位,要懂得道德要配位,既然学了就要好好学,既然明白道理了,就不应该再退转,这就是人的一种道德(是) 6、帮助别人要全心全意,否则会有漏 - wenda20161113A 16:34 听众问:分享一个梦,同修梦到跟师父到一艘船上去,要游泳过去。同修先到海里,把绳子固定在船上,固定之后发现绳子被绕在一个钉子的后面,师父根本不能直接抓住绳子。然后师父就说:“你这样拉绳子,我怎么能抓住啊?”师父就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同修。同修后来有意念:“你帮助人家就要全心全意,帮助人家还要给人家设障碍,就等于没有帮助人家。好比人家让你帮忙,你还要给人家脸色看;好比人家求你,你还要说风凉话。这都是有漏。你师父对别人永远是全心全意,你们很多人都欠你师父的,因为你们的心没法跟你师父比,你们根本不懂你们师父是何等的境界。你师父责备你,是把你当孩子一样帮你纠正错误,你要理解你师父啊。”
师父答:有菩萨告诉他。这几句话我经常跟我们的弟子、我们秘书处的小朋友讲的,他们也是缺乏……他们不理解一个人的境界和一个人的身体那是完全两个概念。菩萨在提醒他,叫他做人要学师父,要圆满。不能帮了人家,还留一点点自私的心,帮人家就要全心全意。为什么中国有句话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就是十全实心(对对,感恩师父) 7、帮了别人就不要后悔,这是做人的原则 - Wenda20190324 15:05 听众问:请问师父,如果帮助别人后又后悔帮了他,是否会功德有漏?
师父答:帮了人家就不要后悔,这是做人的原则。做人要有品质。你帮了人家,你后悔有什么用呢?帮都帮了。你后悔你自己痛苦,你去帮人家干吗呢?我不是给你们讲过一个故事吗,一个中国人隔壁邻居是西人,西人过生日,他想给西人送个礼物,就买了一张七块多钱的彩票给他,结果没想到人家中了几十万。“唉,难过呀!哎呀,我的钱财、手气,到他那里了……”天天难过、忧郁,人家西人就跑过来说“thank you”[谢谢],给了他一盒巧克力。他就难过、伤心,后来得忧郁症了。这叫什么?这叫不平衡。你给了人家,你还去惦记干吗?你给了人家东西,你为什么还要去惦记?没了,结束了,拿不回来了。 8、如何从小塑造孩子优秀品格,培养正能量 - wenda20151227B 30:07 听众问:我们法门现在年轻人非常多,很多同修的孩子非常小,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怎么塑造他们优秀的品格,将来能为国家社会贡献正能量,为法门顺利弘扬做出贡献、广度有缘众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树立正能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维和思想,首先要教育他们爱国爱民。一个孩子生出来连国家都不爱,那你弘扬什么佛法?传承什么文化?所以要爱国。爱民,实际上就是爱众生,要视年纪大的众生为自己的父母亲;自己同辈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小辈视为自己的子女。要有这种大慈大爱的精神,就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要有博爱,这就是一种大爱。所以要懂得怎么样培养孩子的一种传统的理念,懂得“仁义礼智信”,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懂得“万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让孩子要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叫应该做的,什么叫不应该做的……这就是在给孩子培养正能量。“从小一看,到老一半”,等到孩子长大了,他能够把这些传统的基础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孩子以后就是充满着正能量(谢谢师父慈悲开示。师父,您刚才讲的这些真的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理念,真的是感恩师父) 9、守时是人品的体现; 学佛人不守时就是不守戒 - Wenda20180318A 26:27 听众问:有些人对于戒律不以为然,比如说在弘法活动或者是法会的时候做义工迟到,然后大家就等一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我们学佛人应该是有慈悲心的,应该原谅这些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迟到这种行为,既不尊重别人,不守戒律,是不是也是个小业障啊?能不能请师父再讲一下这个戒律的重要性呢?感恩师父。
师父答:一个人的人品表现在各种方面,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讲好时间不准时,你说这种人能够交朋友吗?一个学佛人如果讲好时间不守戒,是不是一个好学佛人?不是吧,对不对?这个是一个人品的问题。从戒律来讲,法师对一种戒律……比方说我今天不应该讲话,我就不应该讲;不应该骂人,就不应该骂;不该看别人男女之色,我就不应该看这种画报。这一切都是对你的一种约束。作为一个人来讲,你本身的素质,哪怕一个再小的问题——迟到,就代表你的素质。像师父,我们经常出去跟部长他们吃饭聊天,跟他们约好,一分一秒都不能迟到的,而且西方人……有一次,有一个部长到我们电台里来采访,他迟到了大概就两三分钟吧,我跟他的秘书已经在聊了,他一走进来就说“sorry,I’m late!”[对不起,我晚到了]。你看西方人对时间的概念非常强烈,对不对?(对)你看一个人,从你的品格表现上对人的尊重,一个佛友今天叫一车子人等你,你就是不尊重所有的人。像这种事情以后再发生的话,第一,如果你有素质,你应该打电话,像师父有时候跟他们西人接触会迟到,我马上要打个电话,“对不起,我们晚到十分钟”,这就是礼貌。像佛友如果晚到这么多时间,叫大家不要等,“你们先走吧,我自己打个出租车过来”,应该是这样,不给人家找麻烦,这才叫有品质的人。你可以解释千条万条理由,交通不便啊,突然之间发生啊,但是你不能伤害大家的信誉,人家这么早来了,你这样的话,你做了个非常不好的榜样,下次人家也这么来呢?对不对?(对,尤其是有义工任务的时候,这个守时非常重要)这种人如果不守时的话,一次、两次、三次,下次就别给他做义工了,没有意思的。我告诉你,任何人都会有一个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并不是他说他……我永远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你说可能吗?今天让他差几分钟到飞机场,他也会这样吗?如果今天突然之间法院审判他了,他也会迟到吗?他不重视啊,他对义工这个时间不重视啊,他重视怎么会迟到呢?对不对?(是的。感恩师父) 一、师父每日B.H.F.F-《品格与人格》(上)互动答题。
1、帮助别人就是有( ),雪中送炭的人那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锦上添花的人那是( )相,所以真正能够帮到人家,是在人家最( )的时候出手。
2、锦上添花那是( )者,实实在在雪中送炭那是真的帮助别人。你要是用心做事说话,你不可能在人家落难的时候不帮助别人,菩萨永远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佛法的(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别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别人受难就像我受难一样,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
3、锦上添花不为难,真心( )雪中炭。人伤我痛( ),救度众生( )。
4、人跟人的接触,实际上就是( )高低的对比。一个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的人,实际上就是( )高。“人格”师父讲过的,“格”实际上就是格数,一格、两格、三格……你到底属于哪个格(档次)里面的。所以人跟人的接触,你就能体会到对方对你忠诚不忠诚、品质的高雅或低劣。一个人整天讲自己的事情,这个人就是比较( )的人。整天跟你讲帮助别人,怎么样对人家好,这种人就是( )高。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二、本期自测题(温故而知新)- BHFF1-6《修心如履薄冰》
建议请先预习答题,再对照答案,考考自己对BHFF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 因为( )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不同,在待人处事上也有不同的方式。因此常被人误解、嘲讽,甚至( )。 2、“不公”,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是来自( ) 的阻碍。
3、 “( )”于不正确的认识,不能够在认识上提升,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修心过程中的“( )”。
答案:(若有疏漏,请以师父开示原文为准)
三、【F言F语背诵】--摘自【FYFY 第二册】
2、人一生要谨慎,精进。出家就是守戒,学佛就是精進。精进才能走向光明。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此篇文章在编辑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之处,恳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恳请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 慈悲原谅! 感恩合十 男听众:有同修总会遇到很多善缘的人,也能度到很多人;有的同修周围的环境度人就是很少、很慢,这是跟他前世的善缘福德有关,还是跟他今生的愿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跟他今生愿力和上辈子的福德都有关系(哦。那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度人比较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改变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很简单,发心啊,现在有网络度人啊!多写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佛言佛语发给人家,让人家先有兴趣,好好度人,这都是方法,都是妙法(好的,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